问题 | 合同诈骗罪追逃的流程是怎样的 |
分类 | 刑事辩护-金融诈骗辩护 |
解答 |
一、合同诈骗罪追逃的流程是怎样的 在侵犯了合同诈骗罪后,对嫌疑人展开追逃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首先,当公安部门收到涉嫌合同诈骗犯罪事件的举报并启动调查程序后,将对案件进行一个全面而详细的初步审查,若发现存在牵涉合同诈骗的犯罪行为,将视为需追究刑事责任,那么这个时候公安机构便会公布立案决定,并全力投入到侦破工作中去。 其次,在立案之后,他们需要搜集足够的证据来证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活动及活动轨迹。这其中涉及到通过询问受害者以及目击证人,同时也包括查阅相关的书籍、物件、电子数据等等。 然后,在确认犯罪嫌疑人已经逃离现场并且有必要进行追逃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将会发布通缉令,通过各种途径向全社会公开犯罪嫌疑人的个人信息,以此寻求广大民众的协助。接下来,公安机关将与其他地区的公安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公安系统内部的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共同打击犯罪。 最后,在掌握了犯罪嫌疑人的确切行踪后,公安机关将采取果断措施,实施抓捕行动,并将其押解回公安机关进行进一步的审讯和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侦查的一般要求】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逮捕。 合同诈骗案发后,对嫌疑人的追逃流程涵盖:迅速立案侦查,锁定嫌疑人身份;发布通缉令,广泛搜集线索;跨部门协作,追踪嫌疑人行踪;实施抓捕行动,确保嫌疑人归案;随后进入司法程序,依法审理。 二、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有什么 根据刑法典的定义,诈骗罪是一种犯罪行为,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以不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从而采用虚构成或隐瞒真相的手法,骗取到数额较大的公共或私人财产。 而与之类似但又有所不同的是合同诈骗罪,这也是一种以不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形式,其主要的作案方式是在签署和执行合同的过程中,利用虚假陈述或隐藏真实情况等手段,对相对方进行欺骗,从而获得他们所拥有的财物,并且这些财物的数量要有相应的规模。 两者之间的差异可以归纳如下: 首先,他们侵犯的对象并不相同; 其次,从客观角度来看,诈骗罪所涉及的主要犯罪手段是非法获取他人财产,而合同诈骗罪则需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采用虚构成或隐藏真实情况等手段来迷惑并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合同诈骗罪的证据标准是什么 对于合同诈骗罪的论证,其所需的证据准则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证据能够证明确实存在有关合同的文书资料,例如书面合同、协议等等,从而明确交易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其次,必须具备能够揭示对方在交易中故意编造虚假信息或者刻意掩盖真实情况的证据,例如伪造的资质证书、财务报告、履行能力证明等。再次,需要通过书证、物证以及证人证言等多种形式的证据,来证明受害方由于受到对方的欺骗行为影响,导致对事实产生误解,进而进行了不当的财产处置。此外,还需要有充分的证据显示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方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了受害方的财产,例如资金流动方向、财产去向等相关证据。最后,电子数据,例如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等能够反映犯罪过程的材料,同样可以作为有效的证据使用。总而言之,所有的证据都应该构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以便于充分证明犯罪事实的存在性。 合同诈骗案发后,对嫌疑人的追逃流程涵盖:迅速立案侦查,锁定嫌疑人身份;发布通缉令,广泛搜集线索;跨部门协作,追踪嫌疑人行踪;实施抓捕行动,确保嫌疑人归案;随后进入司法程序,依法审理。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