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诈骗罪犯罪情节轻微怎么判 |
分类 | 刑事辩护-金融诈骗辩护 |
解答 |
一、诈骗罪犯罪情节轻微怎么判 涉嫌欺诈犯罪的行为,若其情节相对轻微者,依据法律规定通常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附加罚金的惩罚。 然而,具体量刑应由法院衡量多种相关因素后作出决定,例如受害人遭受的损失、涉案人员的承认罪行的诚恳程度以及是否主动退还赃款等。 若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且对社会危害性较小,则可能不被视为犯罪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罪犯罪预备怎么量刑 以诈骗罪为侵害对象且构成犯罪预备者,将依据既遂行为标准来适度降低、减免刑罚。在此基础上,依据我国刑法相关明文规定,若实施了欺诈公众财务,数额达到一定程度(即所述“较大”),则需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限制人身自由等严厉惩罚,同时还可能被处以罚金;若是数额过于庞大或存在其它严重情节(即所谓“重大”),则将面临三年以上长达十年的有期徒刑审判以及相应的罚金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诈骗罪犯罪金额如何认定 关于诈骗罪犯罪金额的认定问题,通常会受到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司法实践的严格约束与规范。一般的参考标准是,当诈骗行为使公私财产遭受价值达到3000元至1万元之间、3万元至10万元之间、50万元以上的损失时,应当分别被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数额特别巨大"这样不同等级的罪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犯罪金额的认定并不仅仅局限于被害人所遭受的实际经济损失,例如在涉及到多次诈骗行为的事件中,就需要将所有的诈骗金额进行累加计算。此外,对于已经归还给受害人的部分金额,虽然在量刑过程中可能会被作为酌情考虑的因素,但是通常并不能直接从犯罪数额中扣除。再者,如果诈骗的财物属于实物形态的话,那么其价值将会根据市场价格来进行评估。而如果市场价格无法准确确定的话,则会交由相关部门进行鉴定和估值。总的来说,犯罪金额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复杂的因素,并且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裁判规则。 涉嫌欺诈,情节轻微者,法律一般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及罚金。但具体量刑需法院综合考量,包括受害人损失、认罪态度、退赃情况等因素。情节极轻微且危害小者,或可免于刑事处罚。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