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商标侵权赔偿责任如何认定标准 |
分类 | 知识产权-商标 |
解答 |
一、商标侵权赔偿责任如何认定标准 在法律层面上,对于商标侵权赔偿责任的裁定通常会综合多种因素进行考量。 首先,需要对侵权者的侵权行为性质以及情节进行深入分析,其中包括侵权行为的持续时间、涉及范围、以及其恶意程度等方面。 其次,需要对被侵权方所遭受的损失进行全面评估,例如由于侵权行为而导致的市场份额下降、利润亏损等情况。 此外,还需关注侵权者从侵权行为中所获取的利益。若以上述损失与利益均无法准确计算,那么法院将会依据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做出判定,给予不超过五百万元人民币的赔偿金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三条 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人民法院为确定赔偿数在权利人已经尽力举证,而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主要由侵权人掌握的情况下,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侵权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账簿、资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参考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判定赔偿数额。 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注册商标许可使用费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人民法院审理商标纠纷案件,应权利人请求,对属于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除特殊情况外,责令销毁;对主要用于制造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材料、工具,责令销毁,且不予补偿;或者在特殊情况下,责令禁止前述材料、工具进入商业渠道,且不予补偿。 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不得在仅去除假冒注册商标后进入商业渠道。 二、商标侵权赔偿是怎么计算的 商标侵权赔偿金额之计算方式,依据下列各项准则: 首先,若能明确确定被侵害者的真实损失额度,则依此评估其应得赔偿之数额。 其次,未能确定被侵害者实际损失的情况下,则将由侵害方因侵权行为所获取之利益作为计算赔偿额的基础。 再者,若依然不能准确判断侵害方的收益数额,可参照相关注册商标许可使用费用之倍数进行合理估算赔偿金的数额。 若侵权行为系故意为之并情节较为恶劣,则赔偿额可在此前所述计算方式得出数额的基础上,向上浮动至五倍以下的区间内予以确定。《商标法》第六十三条 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三、商标侵权赔偿责任划分标准是什么 关于商标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分配原则,主要依据以下几项评判标准来进行:首先,需要审视的是侵权行为本身的性质及其严重性,其中包括侵权行为发生的方式、覆盖的范围以及其持续存在的时间等方面;接着,需要甄别侵权行为人在实施侵权行为时的主观过错程度,即是否属于故意为之或者仅仅是过失之举;此外,被侵权方所遭受的实际经济损失也是决定赔偿金额的关键因素,例如由于侵权行为而导致的市场份额下降、利润亏损等等。 如果实际损失确实无法准确计算,那么可以参照侵权行为人通过侵权行为所获取的不当利益来确定最终的赔偿金额。 最后,如果前述两种方法均无法确定具体的赔偿金额,则应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依法作出判决,给予不超过五百万元人民币的赔偿。 同时,为了有效制止侵权行为,还应当考虑到为阻止侵权行为所付出的合理费用,比如调查取证所需的费用、聘请律师的费用等等。 总而言之,对于商标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分配,必须要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以确保公平公正地处理每一起案件。 法律裁定商标侵权赔偿时,综合考量侵权性质、持续时间、范围及恶意度,评估被侵权方损失如市场份额减损、利润下降,并考虑侵权获利。如损失与获利难定,法院将依情节酌定赔偿,上限为五百万元人民币。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