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事拘留是否可以探监 |
分类 | 刑事辩护-强制措施 |
解答 |
一、刑事拘留是否可以探监 在刑事拘留的这段时间内,一般来说,探视并不是被允许的行为。刑事拘留是由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在处理直接接收的案件时,在调查的过程中,若碰到法律规定下的紧急状况,对于现行犯或重大嫌疑人,他们会采取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在刑事拘留的这个阶段,案件还处在调查的初期,为了确保调查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避免出现串供、销毁证据等不良现象,通常情况下,家属是无法进行探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 【拘留的条件】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刑事拘留期间,一般禁止探视。此措施由公安、检察院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人采取,因调查紧急状况需临时剥夺自由。此时案件初查,为防串供、毁证,保障调查,家属通常不被允许探视。 二、刑事拘留以后家属是否可以见嫌疑人 依据中国现行的相关法规制度,除了案件负责机关外,只有辩护团队中的律师可以在刑事拘留事件发生后,根据法定程序与被拘禁者进行见面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亲友如配偶、家长、子嗣等均无权直接接触到被羁押人。 因此,对于家庭成员而言,所能获取的有关被拘禁者的详细情况相当有限。 在此背景下,他们应尽快寻求专业的法律服务,依靠专业律师的力量,通过合法途径与被拘禁者进行面谈,从而收集信息并得到必要的法律援助。 《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 (一)律师; (二)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 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 被开除公职和被吊销律师、公证员执业证书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但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近亲属的除外。 三、刑事拘留以上处罚都有哪些 首先应明确,刑事拘留绝不等同于惩罚手段,它实际上是一项严肃的刑事强制性措施。在中国现行立法中,对于各类犯罪行为,主要采取了五大类刑事处罚主刑,即: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此外,还有针对不同犯情而设立的附加刑罚,如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及没收个人财产等。在刑事拘留执行期间,若经过严格的调查取证、审查控诉与审判定罪等司法流程后,被查明确有罪行者,其所面临的实际处罚将取决于具体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及其社会危害程度等多重因素。譬如说,犯罪情节轻微者可能会受到管制或拘役等刑罚处分,或者是较短期限的有期徒刑;然而,那些犯案情节严重者,便可能遭到无期徒刑乃至死刑的严厉惩治,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附加刑也会随之适用。值得关注的是,对于每一起特定事例的实质性处罚,必须要依据严谨合法的法律条款,并结合特定违法行为的事实证据进行全面综合评判。 刑事拘留期间,一般禁止探视。此措施由公安、检察院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人采取,因调查紧急状况需临时剥夺自由。此时案件初查,为防串供、毁证,保障调查,家属通常不被允许探视。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