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故意伤害罪通知取保是否代表罪轻 |
分类 | 刑事辩护-暴力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故意伤害罪通知取保是否代表罪轻 在接到关于故意伤害罪的取保候审通知时,此举并非必定暗示罪责较轻。 取保候审属于一种刑事强制性的司法手段,其决策因素相对繁复且复杂多变。 一般而言,被决定采取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往往因其社会危害性相对较低及可能面临的刑罚相对较轻等各方面考量而得以实施。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如此,这并不足以说明他们所作所为的不良程度相对较轻。 在司法实践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案件尽管已经获得了取保候审的批准,但最终的判决结果却显示被告仍然可能会面临较重的刑罚制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不意味着罪责轻,它是基于嫌疑人社会危害性低和可能刑罚轻的司法决定,但不能说明行为性质轻。 实践中,即使获准取保,最终判决仍可能较重。 取保候审的批准并不直接影响最终刑罚的轻重。 二、故意伤害罪导致人死亡判几年 在中国法律中,对于故意伤害行为导致受害者死亡的情况,会被依法判处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于死刑。 这是因为故意伤害罪有着严格的量刑标准,具体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首先,当有意袭击他人身体时,如果情节较轻,会面临最高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处罚; 其次,若是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并使其受伤严重,将会承担最高3年以上直至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责任; 最后,若此类行为最终导致受害人身亡或以极端残忍方式致人重伤而落下严重残疾的情况下,将面临最严厉的惩罚——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乃至死刑。 此外,故意伤害罪所引发的民事赔偿也不容忽视,其中主要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以及交通费等多项费用。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故意伤害罪判刑还要赔钱吗 在对故意伤害罪进行刑法判决的同时,往往还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依据我国法律条款,若犯罪行为给受害人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那么在刑事诉讼程序当中就必须要通过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来加以妥善处理。其中的赔偿范围主要涵盖了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误工费等符合治疗与康复实际需求的合理费用,以及由于误工导致的收入减少部分。如果致受害人身受残疾的话,还应承担残疾生活辅助器具费等相关费用;倘若致使受害人遭受死亡的话,则需赔偿丧葬费等人身损害所需付出的必要成本。总的来说,判刑作为对犯罪行为的刑事制裁手段,而赔偿则作为对受害人所蒙受损害的民事补偿措施,两者并不存在相互抵触或矛盾关系。 取保候审不意味着罪责轻,它是基于嫌疑人社会危害性低和可能刑罚轻的司法决定,但不能说明行为性质轻。 实践中,即使获准取保,最终判决仍可能较重。 取保候审的批准并不直接影响最终刑罚的轻重。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