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袭警罪判刑七年能减刑吗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处罚辩护 |
解答 |
一、袭警罪判刑七年能减刑吗 关于侵警罪判处七年有期徒刑后能否获得减刑的探讨 在对于袭警罪犯所进行的量刑处理之后,若要申请减刑,需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条件: 首先是在服刑期间,犯罪分子必须严格遵守各项监规制度,积极接受教育改造,并且表现出显著的悔过之意,其次则需要在行为上体现出悔改表现或立功表现。而在这些条件之中,如果犯罪分子能够表现出如下任何一种重大立功的情形,则应当予以减刑: (1)阻止了他人进行的重大犯罪行为; (2)举报监狱内部以及相关外部的重大犯罪行为,且经过查证证实并不伪造; (3)在科技创新领域做出了具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意义的成果; (4)在日常生活中,舍己为人,救助他人; (5)在抵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过程中,展现出卓越的表现; (6)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其他重大贡献。 《刑法》第七十八条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 (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 (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二、袭警罪判刑标准 倘若有人对在履行公务职责过程中的人民警察实施暴力攻击,则将被认定为袭警罪行,并将被判处最高达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刑罚。 此外,如果行为人选择通过持有枪支、管制刀具,亦或是驾驶机动车辆进行撞击等极端方式严重威胁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那么其将会面临更为严厉的惩治,即三年以上至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惩罚。 最后,对于那些用暴力或威胁手段来阻挠国家公职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犯罪者,也会受到相应的刑法惩罚,其刑期将为最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伴随罚金的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袭警罪判刑会不会通知家属 一般情况下,对于涉及袭击警察犯罪行为的判决,法院都会尽最大努力确保其家人能够获知结果。 因此,当法院做出判决之后,往往会通过合适的路径将判决的详细内容传达至犯罪分子的亲属之手。 然而,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通知方式及相关对象的选择可能会受到案情复杂程度、法律规定以及实际办案流程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产生差异。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确保被告人和其法定代理人的知情权得到充分贯彻落实,是实现司法公正这一基本原则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但是,若被告明确表态不愿透露其亲属信息或因无法提供确切联系方式等原因导致无法进行正常通知时,则可能对通知工作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带来不利影响。 总的来说,在多数情况下,罪犯亲人能够更有把握地知晓审判结果。 然而,如果他们并没有接收到任何通知,那么他们同样具有权利向相关司法机构查询事例进展及审理结果。 袭警罪犯减刑需满足:服刑期间遵守纪律,积极改造并真诚悔过;且表现悔改或立功。若罪犯有重大立功,如阻止重罪、举报犯罪、科技创新、救助他人、抵御灾害或对国家社会有重大贡献,应予以减刑。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