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取保候审是在哪里执行 |
分类 | 刑事辩护-取保候审 |
解答 |
一、取保候审是在哪里执行 在中国,涉嫌犯罪的个人若获得保释,其监管责任通常归属于其居住地派出所。这包括户籍地或连续居住满一年的地方。派出所在执行保释程序时,需向当事人明确告知法律义务,严格监督其行为,并在发现违规时及时上报。被保释者则须遵守规定,如未经批准不得离城,且需在24小时内报告住址、工作或联系方式的变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及违反义务的法律后果】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二、取保候审开庭前会被收监吗? 关于取保候审与法庭审理之间是否存在收监问题,需要明确指出以下各点: 1.所谓收监措施,通常专指在刑事审判过程中,被判定有罪且必须服刑的被告人,由负责羁押罪犯的公安机关在接获由人民法院签发的关于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等刑罚的执行通知书以及判决文书后,需在一个月内将该罪犯移交至监狱开始执行相应的刑罚。 2.然而,在开庭之前,还未经过审判程序并被判定有罪的被告人均不具备收监的资格。 换言之,只有在确认被告人已经确认为罪犯并且需要服刑的情况下,才会启动收监流程。《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三、取保候审期间如何知道是否被公诉 在接受取保候审期内,若想要了解自己是否将被提起诉讼,您可采取以下几种途径予以确认:首先,应密切关注公安部门或检察机关发出的书面通知,他们有义务向当事人通报事例处理的最新动态;其次,您所委托的辩护律师可以通过与其办理事例的机关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以获取有关该事例是否已经移交至检察院进行审查,以及检察院是否对事例提出了诉讼的详尽信息。此外,您亦可亲自前往负责处理您事例的相关机构进行详细咨询。然而,请务必牢记,尽管您已获得取保候审的资格,这并不代表着事例已经结束,您仍然需要严格遵守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随时准备配合相关调查工作。一旦事例进入公诉阶段,将会有正式的法律文件送达给您或者您的辩护律师。 取保候审由被取保候审人居住地的派出所执行。 被取保候审人居住地包括其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经常居住地是指被取保候审人离开户籍所在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 执行取保候审时,负责执行的派出所应当履行多项职责,如告知被取保候审人应当遵守的规定,监督、考察被取保候审人的遵守情况,发现被取保候审人违反规定的及时报告决定机关等。同时,被取保候审人应当遵守相关规定,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等。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