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帮信罪一定会被判吗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处罚辩护 |
解答 |
一、帮信罪一定会被判吗 涉及帮信罪的案件是否必定会受到法律制裁? 答案并非完全肯定。若涉案情节较轻且系首次犯事,同时当事人确实不知情,那么他/她便具备了很大的机会逃脱刑事惩罚。 然而,若涉案者能够主动投案自首,则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这种情况可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有时候犯罪情节相对较轻者,还可以被免除所有惩罚。所谓"帮信罪",也被称为协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其主要内容是指行为人明知他人正在利用银行卡从事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却依然将自己的银行卡出售给对方以获取非法利益,这样的行为无疑属于违法犯罪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通常情况下,此类案件的量刑标准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以罚金或单独处罚金。在司法实践中,帮信罪的常见刑期多在一年以下,有些情况甚至只需几个月的刑期就能罚当其罪。而情形较为严重的帮信罪,其量刑标准将达到三年及以上,但三年作为最高判刑期限的情况并不常见。《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帮信罪一定被起诉吗 一、存在无罪裁决的可能性。若个人因涉嫌帮信罪而被羁押并处以刑事拘留,只要满足相应法定条件,是可以审请无罪释放的。二、关于帮信罪的诉讼请求是否被拒绝,主要有如下几种不同情况:当公诉机关将案件退至补充侦查阶段,若经过再度侦查仍认为资料收集不足,无法达到起诉需求时,即可做出不予起诉之决定;若犯罪嫌犯存在各类非法拘禁诉讼法规定的情况之一,司法机构也可依法判定不予起诉;若司法部门在严格审查案件过程中发现并不存在犯罪行为or依法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情况下,将依法做出无罪释放的决定;最后,如果犯罪者所涉及违法情节极为轻微,且依照现行刑法规定无需被判死刑或免于执行时,司法部门亦有权做出无罪释放的判决。本罪名的主观动机通常表现为故意犯罪,意指罪犯明知自己为他人实施的信息网络犯罪提供协助的行为,可能对国家的信息网络管理秩序造成重大损害,但仍抱着侥幸心理或故意引诱、放纵此类危险行为的发生。此外,本罪行还需要行为人清楚知晓外界正在利用信息网络进行各类犯罪活动,既能通过已知手段确定,同时也包括了行为人应该察觉到的潜在犯罪行为。《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三、帮信罪一定是网络诈骗吗 这一问题并非绝对确切。所谓“帮信”罪,是指行为人在明知他人以信息网络为工具实施犯罪活动的前提下,仍然为其实施犯罪活动提供诸如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以及通信传输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又或提供广告推广和支付结算等方面的便利协助。尽管网络诈骗是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的一种常见方式,然而,“帮信”罪并不仅仅限于此,它还涵盖了其他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犯罪类型。举例来说,如果行为人为他人提供网络赌博、传播淫秽物品、侵犯知识产权等犯罪活动所需的帮助,那么他们也有可能触犯“帮信”罪。至于某一行为是否构成“帮信”罪,则需依据案件的具体情节加以判定。 涉及帮信罪的案件,若情节轻微且首次犯罪,且当事人不知情,可能免受刑事惩罚。主动投案自首者可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较轻者甚至可免除惩罚。帮信罪指明知他人利用银行卡犯罪仍出售获利,属违法犯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罚金。常见刑期多一年以下,严重情形可达三年以上,但三年为最高判刑期限较为罕见。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