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合同诉讼管辖规定有哪些 |
分类 | 劳动纠纷-劳动合同 |
解答 |
一、劳动合同诉讼管辖规定有哪些 劳动纠纷案件管辖权为用人单位注册登记地或劳动合同时长设置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行使。 若劳动合同时长设置地界定模糊不清,则由用人单位实际办公地点所在的基层人民法院负责处理。 若针对相同仲裁结果,双方向各有权限的人民法院轮番提起诉讼请求,则首先接收到起诉书的人民法院在批准立案后,需将此案转交到优先接收方的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和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三条 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的,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劳动合同诉讼时效是几年 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处理时效是三年。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若需对自身权益遭受侵害之事进行起诉,必须在法定的时间内提起诉讼。 也就是说,法律赋予了原告维权的期限是三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时效”。 这个时效的计算是从侵权行为发生的那一刻算起的,可以这样理解: 如果你于2019年因为某件事受伤并要求赔偿,那么你最晚应该在2022年结束后的三年内诉诸法院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如果在此期间,你曾向被告方主张过维权、向相关的行政部门寻求过帮助或得到过对方的承诺愿意承担责任等情况,则时效将会从这些节点起延长一段时间; 但若因种种不可抗力因素或是有其它合理的缘由导致你无法按规定的周期内提起诉讼,那么这一时间段也将被暂时停止计算。 然而当阻碍不再存在,诉讼期便会再重新开始倒计时。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在你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维持期间因为工资发放问题产生的争议,则在提出申请时并不受上述规定的时效影响。 但若是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则诉讼期应从实际终止之日起算,并且应在一年内提起相应的诉讼。《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劳动合同诉讼管辖规定是多少 关于劳动合同诉讼管辖的法律规定,主要遵从于“处理劳动争议事例,应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行使管辖权”这一原则。若劳动合同履行地难以确定,则须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负责审理。当双方当事人就同一仲裁裁决向各自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后受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将该事例移交至先受理的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在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对劳动合同履行地的确定,往往是以劳动者的实际工作场所为主导因素来考虑的。若是您面临相关法律纠纷,建议务必及早收集并妥善保管与劳动合同、工作职务、工作场所等方面有关的各项证据资料,以便在诉讼过程中能够更为有效地守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纠纷案件管辖权为用人单位注册登记地或劳动合同时长设置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行使。若劳动合同时长设置地界定模糊不清,则由用人单位实际办公地点所在的基层人民法院负责处理。若针对相同仲裁结果,双方向各有权限的人民法院轮番提起诉讼请求,则首先接收到起诉书的人民法院在批准立案后,需将此案转交到优先接收方的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和判决。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