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诈骗立案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
分类 | 刑事辩护-金融诈骗辩护 |
解答 |
一、诈骗立案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诈骗罪认定核心是行为人有无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意图和行为,通过欺骗使受害者交付较大财物。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至1万元情节显著轻微,3万至10万元为“数额较大”,50万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依刑法保证司法公正严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案立案后如何进行刑事诉讼 诈骗案立案后,刑事诉讼通常包括侦查、起诉和审判阶段。 在侦查阶段,公安机关会收集证据、调查犯罪事实。这期间,嫌疑人可能被采取强制措施。 起诉阶段,检察机关会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起诉。若决定起诉,会向法院提起公诉,并提交相关证据。 审判阶段,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审理。庭审中,控辩双方会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 在整个过程中,律师会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辩护,维护其合法权益。同时,被害人也可以通过附带民事诉讼等方式,要求被告人赔偿损失。整个刑事诉讼过程需要遵循法定程序和证据规则,以确保司法公正。 三、诈骗立案的证据要求有哪些 诈骗立案的证据要求主要包括:一是有犯罪嫌疑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书面承诺等能证明其欺诈行为的材料;二是有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的证据,如银行转账记录、购物凭证等能证实财物被诈骗走的依据;三是证明犯罪嫌疑人的诈骗行为与被害人的财产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证据,比如说明钱款转账是因被诈骗而进行的相关证据。只有具备这些较为充分的证据,公安机关才会予以立案侦查,以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诈骗立案的关键在于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一般来说,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