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签了劳动合同公司拒不给我可以申请赔偿吗 |
分类 | 劳动纠纷-劳动合同 |
解答 |
一、签了劳动合同公司拒不给我可以申请赔偿吗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公司未能按约定向员工提供,员工是否有权申请赔偿? 若劳动合同签订完毕之后,雇主并未能将其交付至员工手中,那么此类行为实际上已经构成了违法的违约行为。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劳动合同自雇主以及受聘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共同签署或盖章之日起,方才正式有效成立。而签订完成后的文本,雇主及受聘者应各自持有一份以备备用。如果雇主未能向受聘者提供劳动合同,则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有权对此种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如有因此类行为对受聘者带来的损害,雇主要负有相应的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二、签了劳动合同能辞职吗 尊我们需要明确了解的是,劳动者在决定离开其所在的就业机构时,只需提前一个月以书面文件的形式向用人单位递交辞呈即可终止劳务合同。这也就是说,劳动者无需在任何情况下获得用人单位的准许和批准,便能依法行使辞职的权利。在此,我将详细解析以下几种状况:第一,如果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中所提到的情况,劳动者可以立即下达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通知然后直接离岗,无须等待用人单位的同意,同时还可以向用人单位索求尚未发放的薪资以及经济补偿款,即根据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服务的年限,每满一年就能得到相当于本人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以及相关的离职手续办理所需的协助等等;其次,如果劳动者未提前30天向用人单位提出离职,而此时用人单位亦未出现《劳动合同法》38条所揭示的种种问题,那么劳动者需要尽职尽责的逐字提交辞职信后方可离去。然而,此时劳动者的行为已然构成违法行为,因此用人单位有权请求劳动者赔偿因劳动者离职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招聘该名劳动者产生的各类费用;最后,基于《劳动合同法》37条之规定,劳动者如希望提前30天与用人单位结束劳务关系,只需事先书面告知,即可实行,无需经过用人单位批准。值得注意的是,在试用期内,劳动者需提前3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此外,用人单位应无条件地结算工资并为劳动者办理离职手续。如果用人单位未能及时支付劳动者的薪酬或者不为劳动者办理离职手续,那么,劳动者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来解决纷争。另外,为了保存证据,建议劳动者采用快递或者挂号信的方式递交辞职信,以便日后证明事实状况。《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三、签了劳动合同不想干了要付违约金吗 通常情况之下,当员工签署了劳动合同时,若其欲不再继续任职,并不需承担任何形式的违约金责任。然而,存在两项特殊的情形需要引起关注:第一种情况,即公司向员工提供了专项的培训资金,实施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同时双方达成了关于服务期限的明确约定,如在此期间员工违反了该项服务期的承诺;第二种情况,则是员工违反了有关竞业限制的约定。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员工按照法定程序提前通知雇主解除劳动合同,例如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告知雇主,或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天通知雇主,那么这种合法的离职流程将不会涉及到违约金的支付问题。总而言之,是否需要支付违约金,应根据具体的劳动合同条款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综合评估与判断。 员工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后,如公司未按约定提供合同文本给员工,员工有权申请赔偿。根据相关法规,劳动合同需双方签署或盖章后生效,且双方应各持一份。如公司未向员工提供合同,劳动行政部门将制止并纠正此行为,同时,公司需对员工因此遭受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