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购房合同上的公摊面积为准吗 |
分类 | 房产纠纷-房屋买卖 |
解答 |
一、购房合同上的公摊面积为准吗 在购置房产过程中,房屋买卖合同中所注明的公摊面积必须精确无误。 所谓公摊面积,是指全体楼宇产权共有人所共享的、整座建筑物公共区域的建筑面积,其计算方法采用的是水平投影面积法。 而公摊面积加上套内建筑面积便构成了完整的商品住宅的建筑面积。 为了保证上述公摊面积的严谨性和准确度,房产购买者在签署购房合同时务必对公摊面积进行详细核实,并且在合同条款中明确规定公摊面积的具体范围以及计算方式。 若发现合同中的公摊面积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购买者有权向房地产开发商提出更正请求或者索取相应赔偿。 《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第八条公用建筑面积由以下两部分组成:1、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和过道、地下室、值班保安室以及其他功能上为整栋建筑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建筑面积;2、套(单元)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 二、购房合同中的土地使用年限合理吗 土地使用年限在购房合同中是重要条款。一般住宅用地的使用年限为70年,商业用地40年等。判断其是否合理需结合具体情况。如果该土地的规划用途与购房合同中约定的用途相符,且年限符合相应土地类型的规定,通常是合理的。但需注意,土地使用年限并非永久,到期后可能面临续期等问题。若土地使用年限已过大部分,可能会影响房屋的后续价值及使用。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应仔细查看土地使用年限条款,如有疑问可咨询专业律师,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三、购房合同上的产权归属如何确定? 购房合同上的产权归属通常依据合同约定来确定。一般来说,合同会明确指出房屋的产权人信息。如果合同中明确记载了某一方为产权人,那么该方通常享有房屋的产权。 但需注意,仅依据购房合同确定产权归属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因为还需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将产权登记在特定人名下,才具有法律效力的产权确认。 此外,如果购房过程中存在特殊情况,如共有产权、产权份额约定等,合同也会对此进行详细规定,以明确各方在产权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总之,购房合同是确定产权归属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最终的产权归属还需结合产权登记等相关法律程序来确定。 购房时,公摊面积须精确无误。公摊面积指楼宇产权共有人共享的公共区域面积,用水平投影法计算。购房合同应详细核实公摊面积,明确范围和计算方式。若合同与实际情况不符,购买者可要求更正或赔偿。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