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谎报警情刑事犯罪怎么判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处罚辩护 |
解答 |
一、谎报警情刑事犯罪怎么判 谎报紧急情况,这种行为被视为扰乱公共治安的不法行为,在特定情形下,其严重程度足以构成刑事犯罪。关于此类涉案行为的量刑标准,主要依据案件所带来的具体后果以及对社会大众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来判断与衡量。如果当事人并未造成特别显著的危害结果,有可能会受到诸如拘留、罚款等形式的行政处罚。然而,若其行为所引发的后果极其严重,例如导致警方大量人力物力的无谓消耗,甚至引发社会公众的普遍恐慌等现象,那么当事人就有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等更为严厉的法律制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谎报警情构成犯罪如何量刑 谎报警情构成犯罪一般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如引发公共安全事件等,可能会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同时,根据具体情况,还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对于此类犯罪的量刑标准可能会有所差异。总之,谎报警情是一种违法行为,应避免为之。 三、谎报警情后民事赔偿怎么算 谎报警情属于违法行为。若造成他人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赔偿范围通常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如因报警导致他人遭受的财物损失、为处理报警事宜支出的合理费用(如交通费、误工费等)以及精神抚慰金等。具体赔偿数额需根据实际情况,如损失的具体金额、受害人的受损程度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来说,赔偿责任由谎报警情的行为人承担,若其为单位员工,单位可能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受害人可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等方式主张赔偿权利。 谎报紧急情况扰乱公共治安,严重者可构成刑事犯罪。量刑依据后果与社会影响,轻微者受拘留罚款,重者如致警方资源浪费、公众恐慌,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等严厉处罚。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