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挂名股东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分类 公司经营-股权
解答

一、挂名股东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关于挂名股东的法律规制解析

倘若挂名股东作为实际出资方存在虚假出资行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挂名股东有义务按照拟补亏的形式弥补该事实所产生的相应后果。如果公司债权人选择以登记于特定公司登记机构中的股东未尽到出资的法定义务为基础,向该等股东提出要求,责令他们对公司无力偿还的债务中未支出的本息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那么这些股东可以援引自己仅仅为名义股东、并非实际出资者的论点进行辩护。

然而,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这样的辩护并不被人民法院所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六条

公司债权人以登记于公司登记机关的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为由,请求其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股东以其仅为名义股东而非实际出资人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名义股东根据前款规定承担赔偿责任后,向实际出资人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挂名股东的法律责任包括哪些

众所周知,挂名股东所面临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首先,被借用名义的股东通常会被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当有确凿证据显示,那些经过合法登记注册的股东实际上只是被他人借用了名义,他们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公司的管理运作,也从未享受过作为正常股东应该具有的权力,并且他们也并没有认真履行过作为股东需要承担的相应义务。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律将无法保护这些所谓的“股东”们所期望享有的权限。

理由在于,为公司作出出资贡献是享受股东权益的必要前提条件,然而那些未曾进行实际出资的挂名股东就无法获得基于出资额而应享有的公司信息知悉权、投票表决权、选举权及被选举权以及转让出资额、获取收益等权利。

反之,当公司面临资金短缺时,由于其股东身份已经公开透明,真实出资人和挂名股东之间的这些私人行为协议并不足以对抗善意的第三方。

因此,挂名股东不仅无法享有作为股东的权利,而且还可能不得不在自己的出资额度之内,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起连带责任,这也是他们面临的法律风险之一。

其次,约定挂名的法律责任也是值得关注的话题。

由于约定挂名大多出现在股权转让的法律行为过程中,故而,相关实践中的冲突常常涉及公司股权转让协议的有效性问题。

关于股权转让后未进行注册登记是否会影响股东资格的取得,本人认为,这个问题应该依据股权转让完成之后当事人的具体行动予以判断,而非简单地肯定或者否定。

但是一般来说,只要各项条件都满足,仅未进行工商变更登记,便应当确认其股东资格。

遵循我国《民法典》及其解释的立法精神,除非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必须在登记后才能生效的事项,否则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定来判定合同是否具备效力,例如《民法典》中关于抵押权生效的规定。《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二十五条

名义股东将登记于其名下的股权转让、质押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实际出资人以其对于股权享有实际权利为由,请求认定处分股权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处理。

名义股东处分股权造成实际出资人损失,实际出资人请求名义股东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三、挂名股东的认定依据有哪些

在对挂名股东身份进行判断时,主要参考以下几个关键要素:首先,应关注其是否真正履行过投资义务;如果一个并未实际出资却被登记注册为股东的人,很可能会被认为是挂名股东。

其次,还需考察该人士是否积极参与了公司的日常运营和重大决策过程;如果其并未参与其中,那么他成为挂名股东的可能性便会相应提高。

再次,我们要关注此人是否享有与其他股东同等的权益,例如分享公司利润等;如果他并未获得这些权益,那么他更有可能是挂名股东。

此外,是否存在关于代持股份的书面协议也是判断挂名股东身份的重要依据之一。

如果有明确的代持协议存在,将能够有力地证实挂名股东的存在。

最后,其他股东以及公司管理层的证词也可以作为确认挂名股东身份的辅助证据。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必须全面审视各类证据,以确保能够准确地识别出挂名股东的真实身份。

挂名股东若虚假出资,需依法承担补亏责任。若债权人要求未履行出资义务的登记股东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挂名股东虽可辩称自己非实际出资者,但根据我国法律,此辩护通常不被法院支持。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2:3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