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未成年肇事逃逸怎么处罚规定
分类 交通事故-交通肇事
解答

一、未成年肇事逃逸怎么处罚规定

未成年人肇事逃逸的法律惩处规定

针对年满十六周岁但尚未达到法定成年年龄(即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实施逃避法律责任行为的问题,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通常情况下并不视为犯罪行为,只需进行经济处罚,具体来说是对其个人处以200元人民币以上至2000元以下的罚款,此外未经允许也可科处罚款金额的两倍以内的行政拘留期限长达15天。

然而,若该名未成年人的行为被法院判定为交通肇事罪的话,便将面临更为严重的法律制裁,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仍需承担相应的民事以及行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未成年肇事逃逸造成对方轻伤的怎么处罚

倘若年幼无知的未成年人引发交通事故导致受害者轻微伤害的情况出现,那便应由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来承担侵权责任。

而如果监护人已竭力履行自己的监护义务,法院在裁决中也可酌情免去他们部分或全部的侵权责任。

但若涉及到有财产的未成年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情况,这笔赔偿费用则应首先从伤者自身的财物中支出;

当他/她的财物不能承担全部损失时,剩余部分才由监护人负责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监护人将监护职责委托给他人的,监护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受托人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未成年肇事逃逸多年后自首怎么判

关于未成年人在肇事逃逸后数年后主动投案并接受审判的裁决,需要根据诸多因素进行全面评估与衡量。首要问题则是确定涉案未成年人的实际年龄层,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其道德责任的划分。举例而言,若受害者为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其只应承担针对特定严苛罪行的刑事责任;而当受害人为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时,法院有权利对其施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决定。此外,自首行为也常常被视为量刑过程中的重要参考因素,可以作为减轻或从轻处罚的依据。然而,最终的裁决结果仍将受到事故所引发的严重性影响,例如人员伤亡状况以及财产损失程度等等。法院将依据事例的全部事实、证据以及各类情节,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做出公正合理的判决。

未成年肇事逃逸,若未满18岁,通常不视为犯罪,但会受到经济处罚,罚款200-2000元,并可被行政拘留15天以内。若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承担民事和行政责任。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12: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