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盗窃罪如何请求谅解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盗窃罪如何请求谅解 在涉及盗窃罪的案件之中,犯罪嫌疑人或者嫌疑人的亲属可选择先行向受害人致歉,同时对造成的损失予以相应的弥补,目的在于获得受害者的谅解。这个过程常常需要进行积极主动地信息交流,充分展现出自我反省和忏悔之情,同时也要保证能给受害者带来实际的经济利益。而所谓的谅解书便是受害者用以表达自身意愿,表明将不再进一步追究债务纠纷等相关事宜,该文书有可能会对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对于量刑标准的考量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 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查封、扣押、冻结。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处分或者需要没收其违法所得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二、盗窃罪找不到赃物可以定罪吗 关于盗窃罪中未找到赃物的量刑问题,可分为如下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1)尽管未找到赃物,但是凭借其他确实可靠的证据能够明确认定犯罪事实的,仍然可以裁定其为盗窃罪。 在此情况下,罪犯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严厉惩罚,并且还可能需要面对罚金的处罚。 然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犯罪行为客观上存在,但由于证据不足以支撑判决而无法定罪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 2)如果证据不充分,不足以证实犯罪存在的,法院将不会对其作出刑事司法裁决。 这种情况相互独立于上述第一种情况,需进行特殊探讨,例如小偷小摸行为或因自然灾害导致生活贫困时而偶然实施的财产盗窃行为以及受到威胁不得不参与盗窃却没有获得任何物质回报的情况。 以上这几种情况,在特定条件下,可能无需按照盗窃罪进行审判,而是由相关部门给予适当的行政处罚。 但是,存在一些特例情况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对于盗取家庭成员或亲近人士财物的行为,与社会上普遍意义上的盗窃犯罪行为应加以区分。 关于这类事件,通常可以不作为犯罪行径处理; 但若是情况确实较为严重,有必要追究其刑事责任的话,必须在处理过程中把此类行为与社会上的盗窃案件区分开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解释规定,即使盗窃公私财物已经达到了“数额较大”的起算点,若情节轻微且具备下列任意一种情况者,即可不视为犯罪: 1)年龄在16岁至18岁之间,且行为时年龄仍是未成年的人; 2)主动归还盗窃所得财物,或者自愿赔偿损失的; 3)自动向有关组织报告违法犯罪行为,并接受调查以及配合调查工作的; 4)被威胁参加盗窃行动,实际上并未获取经济利益,甚至分文不得的; 5)其余情节轻微,未造成重大危害后果的。《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盗窃罪如何辩护才会判缓刑 关于盗窃罪判处缓刑案件之辩护核心:1.涉案行为之社会危害程度相对较轻:例如盗窃财物价值数额较低,亦或者并未对受害者及周围环境形成重大不良影响及损害等。2.被告人系初次触犯法律且并非惯犯:即无任何前科记录,本次犯罪实属偶然为之。3.被告人主观恶性程度较低:其犯罪动机并非出于恶意或故意。4.被告人在案件侦查过程中积极配合调查,主动退还所盗财物以尽可能弥补受害人之经济损失,展现出深刻的悔过自新之意。5.被告人已成功获得受害人的谅解与宽恕:通过向受害人表达诚挚歉意以及积极赔偿损失等方式,获取了受害人出具的谅解书。6.被告人在案件审理期间具有立功表现:例如协助司法机关成功抓获其他犯罪嫌疑人等。7.被告人个人状况特殊:例如身患疾病、家庭生活贫困等因素。 在盗窃罪案中,犯罪者或亲属可向受害人道歉并弥补损失,争取谅解。需积极交流,展现反省和忏悔,同时给予实际经济利益。谅解书表达受害者意愿,不再追究债务等,可能影响法院量刑考量。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