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员工索要加班工资的诉讼时效怎么算
分类 劳动纠纷-工资福利
解答

一、员工索要加班工资的诉讼时效怎么算

员工追讨加班工资诉讼时效通常为三年,自知权益受损日起算。劳动关系存续中,因欠薪争议申请仲裁,时效不受此限。但劳动关系终止后,须在一年内提出申诉,逾期则可能丧失追索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员工工伤赔偿申请的时效有多久

员工工伤赔偿申请的时效一般为1年。从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计算。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超过1年申请时效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受理,伤者只能通过民事诉讼获得赔偿。但特殊情况下,如用人单位隐瞒事实导致工伤认定申请超时效的,申请时效可以中断。总之,员工要及时关注工伤赔偿申请时效,避免因超时而影响自身权益。

三、员工离职后索要加班工资时效怎么算

员工离职后索要加班工资的时效一般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员工在离职时未主张加班工资,在一年时效期间内再次主张的,仍受法律保护。但需注意,若存在时效中断、中止等情形,时效期间可能会相应延长或重新计算。例如,当事人向用人单位主张权利或者用人单位同意履行义务而导致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总之,员工要及时关注时效规定,在时效内主张权利,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员工索要加班工资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从员工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如果存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情况,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上述三年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11: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