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仲裁时间限制几年内 |
分类 | 劳动纠纷-劳动仲裁 |
解答 |
一、劳动仲裁时间限制几年内 劳动仲裁有效期通常为一年,从当事人知悉权益受损之日起算。若因不可抗力或其他合理原因无法及时仲裁,时效暂停,原因消除后重启。工资争议不受一年时效限制,但终止劳动关系后,需在一年内提出仲裁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劳动仲裁时期能停发工资吗 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仲裁期间,用人单位通常不可停发工资。除非劳动者严重违规等正当原因,且有足够证据,企业方可暂停支付。一般情形下,劳动者正常工作或未达成新协议,工资须照常发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三、劳动仲裁时效20年过期了怎么解决 在劳动仲裁中,申请仲裁的时效仅为一年,并非人们误以为的二十年。错过仲裁时效,您仍可尝试与雇主协商解决争议。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查部门投诉,寻求调查与调解。但要注意,超时后法律维权难度加大,赢得诉讼的可能性显著降低。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劳动仲裁的时效一般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