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包庇罪相对不起诉怎么办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诉讼 |
解答 |
一、包庇罪相对不起诉怎么办 就所谓“包庇罪”而言,其相对不起诉,乃是指涉案者的犯罪情节虽显轻微、可依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无需判处刑罚或免予刑事处罚,在这种特定情形之下,为公诉方的检察机关有权依法做出不起诉之决定。尽管此种做法看似减轻了被起诉人的法律责任,然而,被不起诉者实际依然构成犯罪,只是并未因被判刑而接受惩罚而已。相对于绝对不起诉,相对不起诉的决定往往因其多元的审议因素,诸如犯罪的起因、过程中的手段与方法,以及其难以估量的危害后果,又或是在犯罪事件发生后的当事人行为表现及其原先是否有过类似犯罪史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考虑。 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是,即使有相对不起诉的决定存在,也绝不意味着行为的合法性质被完全认可,其仍然可能在个体的个人档案内留下相应的犯罪记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 【法定不起诉的条件】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酌定不起诉的条件】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不起诉案件的处理】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查封、扣押、冻结。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处分或者需要没收其违法所得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二、包庇罪法定不起诉的法律规定 包庇罪法定不起诉主要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若有以下情形之一,可作法定不起诉: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例如,行为人的包庇行为情节极为轻微,未对社会秩序等造成实质危害,可适用法定不起诉,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这体现了法律在具体案件中的灵活运用,以确保司法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三、包庇罪附条件不起诉后如何处理 附条件不起诉后,若被不起诉人在考验期内遵守规定,考验期满,检察院将作出不起诉的决定。若被不起诉人违反规定,可能撤销附条件不起诉决定,提起公诉。 在包庇罪案件中,被附条件不起诉人需遵守法律法规,按照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等。若其表现良好,经过考验期,可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案件终结;若违反规定,检察院会重新审查案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提起公诉,若提起公诉,案件将进入正常诉讼程序。总之,附条件不起诉是一种对犯罪嫌疑人的特殊处理方式,旨在给予其改正机会,同时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所谓“相对不起诉”是指,犯罪情节轻微,依刑法无需刑罚或可免刑。在此情况下,检察机关可依法决定不起诉。虽减轻法律责任,但被不起诉者仍构成犯罪,未受惩罚。此决定考虑多因素,如犯罪原因、手段、后果及当事人行为等。需注意,不起诉不等于行为合法,犯罪记录可能留档。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