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过失犯罪是什么意思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过失犯罪是什么意思 所谓过失犯罪,特指的是行为人应当事先意料到自身的行为有可能引起对社会产生严重程度的危害性后果,但却由于失误疏忽或者是盲目仓促的相信定能避过而未能有效预见,以至于最终酿成这类严重后果的犯罪行为。相对应而言,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在主观层面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是极其显著的。前者通常为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将不可避免地引发对社会产生危害性的后果,且对此抱持着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 然而,后者则是行为人对于危害性后果的发生并未持有积极追求或者有意放任的心态。以交通肇事罪为例,在大多数情况下,倘若驾驶员因违反交通规则而导致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只要他在主观上是由于失误疏忽或者是盲目自信而未能预见到可能出现的危害性后果,那么便有可能被判定为过失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二、过失犯罪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过失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行为。 在我国刑法中,过失犯罪同样受到法律的制裁。虽然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相对故意犯罪较小,但仍需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如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等,来确定刑罚的轻重。 例如,交通肇事罪就是一种典型的过失犯罪,若因过失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就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之,过失犯罪并非不承担刑事责任,只是在量刑等方面可能与故意犯罪有所区别。 三、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有何区别? 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犯罪行为。其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故犯。 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行为。其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 两者区别在于主观故意和过失的不同。故意犯罪行为人积极追求或放任危害结果发生,主观恶性较大;过失犯罪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否定态度,只是由于疏忽或过于自信导致。在量刑上,故意犯罪通常比过失犯罪更重。例如,故意杀人罪的量刑远重于过失致人死亡罪。 过失犯罪指行为人预见行为可能引发严重危害,但因疏忽或自信过度而未预见,最终造成严重后果。与故意犯罪显著不同,故意犯罪是行为人明知行为将造成危害,且持希望或放任态度。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