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院判了没赔偿能力怎么办 |
分类 | 损害赔偿-人身侵权 |
解答 |
一、法院判了没赔偿能力怎么办 法院判决后,若被告无赔偿能力,有以下情形。 其一,倘若被告暂时缺乏赔偿能力,可与原告商议并达成分期赔偿的协议,此协议经法院确认后具备法律效力。 其二,原告应密切留意被告的经济状况,一旦发现被告有可用于执行的财产,像有新的收入、继承财产等情况,便可即刻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再者,若被告是企业法人,且符合法定破产条件,可依法申请破产清算,在破产清算期间,依照法定顺序清偿债务。 若被告恶意逃避赔偿责任,比如隐匿、转移财产,原告能够通过行使撤销权等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 二、法院判了没钱还判刑吗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之规定,若有人在具备执行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或裁定时所必需的能力却故意拖延不作为,且情节严重者,则该人士可能会面临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罚款的刑事处罚。 若情节特别恶劣,则可能会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同时还需承担相应的罚金。 因此,倘若某人在被判定须偿还债务之后,确实无力支付,但仍拒绝执行法院的判决,且其行为已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那么他就有可能因涉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而被判刑。 然而,最终是否会被判刑,还需结合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其中包括被告人的财务状况、是否有意愿并付出努力去履行判决等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三、法院判了没有钱给家属怎么办 若经法院裁决之后,被执行人为的确无法提供任何可供执行之财产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五条所述,则被执行人仍需承担继续履行义务之责任。 在此种情形之下,债权人如能提供确凿证据证明被执行人尚有其他财产存在,则可随时请求人民法院进行强制执行。 在此情况下,家属可积极搜集被执行人的财产信息,并向法院提供相关线索,以便法院能够重启执行程序。 然而,若被执行人确实无任何可供执行之财产,且家属亦无法提供新的财产线索,那么家属可能不得不面对无法立即获得赔偿的现实。 在此情况下,家属可持续关注被执行人的财务状况变动,一旦发现其拥有可供执行之财产,应立即向法院提出恢复执行之申请。 总而言之,家属应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保持高度关注,并与法院保持紧密联系,以确保自身权益得以最大化地保护及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五条 人民法院采取本法第二百四十九条、第二百五十条、第二百五十一条规定的执行措施后,被执行人仍不能偿还债务的,应当继续履行义务。 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执行。 当我们探讨法院判了没赔偿能力怎么办时,这背后还隐藏着许多相关的法律要点。一方面,法院会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进行全面清查,包括动产、不动产以及各种金融资产等。即使当下没有赔偿能力,一旦发现被执行人之后有可执行的财产,依然可以恢复执行程序。另一方面,没有赔偿能力也可能涉及到信用受损,在很多社会经济活动中受到限制,比如无法获得银行贷款、限制高消费等情况。如果您或者身边的人正面临法院判决后无赔偿能力的困扰,或者对于后续的应对措施有疑问,不要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获取专业的法律建议。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