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第24条规定的是什么? |
分类 | 诉讼仲裁-诉讼仲裁法规 |
解答 |
![]() 《民法典》当中对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是有着相关规定的。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果当事人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话,那么所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都是不一样的,具体的规定还需要按照《民法典》当中的第24条来执行。下面小编就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一下《民法典》第24条规定的是什么? 一、《民法典》第24条规定的是什么? 第二十四条 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复的状况,认定该成年人恢复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本条规定的有关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二、民事行为能力的含义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三、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划分标准 (一)按照年龄怎样划分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通则》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从规定中可以知道,我国已经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最低年龄由十周岁下降到八周岁,但由于《民法通则》要在10月1日开始才会正式实施,因此就目前来看,此时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最低年龄仍为十周岁,原则上具体的年龄段为10周岁-18周岁。 (二)按照精神状态划分民事行为能力人 根据《民法典》 第二十三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第二十四条??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复的状况,认定该成年人恢复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本条规定的有关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四、民事行为能力划分的作用 有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决定着民事法律行为是否有效?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事的一切民事法律行为均有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相符合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事纯获利行为有效,其他民事活动需要法定代理人完成。 我国《民法典》当中有着明确的规定,如果说当事人确实没有民事行为能力,或者是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那么行为人的家属或者是学校等这些人员,可以向人民法院进行申请。如果被确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话,比如说精神病人,肯定是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