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盗窃罪法律认定条件是什么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盗窃罪法律认定条件是什么 对于盗窃行为的司法判断基准主要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考量点: 首先,犯罪嫌疑人具备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主观恶意,而这种恶意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其所实施的盗窃行为所涉及到的公私财物价值达到了人民币1000元及以上; 其次,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盗窃行为时采用了破坏性的手段,导致被盗窃的公私财物遭受了实际的经济损失,那么即使该次盗窃行为所涉及到的公私财物价值仅有人民币800元,也应当被视为构成犯罪; 最后,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盗窃行为时,将目标锁定在了残疾人士、孤寡老人或丧失劳动能力者的财物上,即便该次盗窃行为所涉及到的公私财物价值同样只有人民币800元,也应当被视为构成犯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盗窃罪量刑标准及法律适用是什么 盗窃罪量刑标准主要根据盗窃财物的数额、情节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情况下,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为“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法律适用方面,在认定盗窃罪时,需证明犯罪嫌疑人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故意,且实施了秘密窃取的行为。同时,对于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等情形,不论盗窃财物数额大小,均构成盗窃罪。不同地区可能会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具体数额标准进行微调。 三、抢劫罪法律认定条件是什么 抢劫罪的法律认定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二是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三是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或者守护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暴力”指对被害人身体实施打击或强制,如殴打、捆绑等;“胁迫”指以当场实施暴力相威胁,使被害人产生恐惧而不敢反抗;“其他方法”通常指使用药物、酒精等使被害人暂时丧失反抗能力后劫取财物等。只有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才能认定构成抢劫罪。 司法判断盗窃行为考虑三点:1.主观恶意且涉案金额超1000元;2.破坏性手段致损失,即使800元也构成犯罪;3.盗窃残疾、孤寡或丧失劳动能力者财物,即使800元也属犯罪。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