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强制执行结束后仍没执行来,怎么办
分类 诉讼仲裁-判决执行
解答

一、强制执行结束后仍没执行来,怎么办

若强制执行完毕之后依然未能达到执行预期效果,您可以认真斟酌是否有必要向执行权倾院提交关于被执行人最近新的财产线索资料,以此敦促法院对此案保持高度关注并持续展开执行行动。

同时,您还能提出将被执行人纳为失信被执行人的请求,限制其参与诸如高档餐饮、豪华旅游等方面的活动,以此来加大对该被执行人行径的施压力度。

另外,假如终极手段无效,还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并请求进行执行监控。

二、强制执行结案了,但钱没给之后还会立案吗

财产执行已结束,但款项并未支付,后续是否会再次立案? 关于法院已经宣判但尚未还清债务的问题,您可以参照以下处理办法: 1.对于具有实际偿付能力且有可执行资产的案件,原则上应自立案起六个月内完成执行工作;针对非诉讼性质的执行案件,公允的期限为立案起三个月内执行完毕,但在此期间因故需要中止执行的除外; 2.若确有特殊情况需延长执行期,务必向本法院院长或副院长提出申请,并在第五天为止设定的期限结束之前提交该申请书。

同时,延期申请应当获得书面批准; 3.若在六个月之后仍未能执行,申请执行人有权向上级人民法院申请继续执行。

上级人民法院经过审查后,可以要求原下级法院在特定时间内继续执行,也可以直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法院执行。

若被执行人拒绝执行判决,法院有权采取司法拘留等强制措施。

此外,法院有权采取各种执行措施以确保被执行人按照执行通知履行其法律文书所规定的义务。

具体来说,法院有权向相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状况。

在执行过程中,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时,必须遵循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这一原则。

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时,应当依法作出裁定,并向相关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以便各单位能够配合执行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四条 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

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

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三、强制执行结束了,执行法院还要下裁定书吗

强制执行事项已经圆满完成,那么执行法院是否还需要下发裁定书? 在执行过程圆满结束之后,执行法院便会依据相关法规发布裁定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八条的规定,如若决定终止或终结执行,裁定书于盖印交付予各方当事人后,即可立即产生法律效力。

那么,裁定书的重要作用究竟体现在何处? 首先,裁定书在程序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旦执行工作在此阶段得以圆满完成,那么该项执行程序便可正式告一段落,其后即便有意愿再度启动执行程序,也已无从实现。

其次,在实体上,裁定书亦具有不容忽视的效力。

它意味着在执行行动圆满结束之后,官方机构将不再以强制司法手段敦促你履行相应义务,亦不对你是否遵循法律文书中所确定之规定,实现自我权益予以过问。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一条 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并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当我们探讨强制执行结束后仍没执行到位该怎么办时,要清楚这背后涉及到多种复杂的情形。一方面,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查看是否存在之前未被发现的隐匿财产等情况,这就需要深入调查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包括银行账户、房产、车辆以及其他可能的财产形式。另一方面,要关注执行程序是否存在漏洞或瑕疵。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程序上的问题,可能会影响执行的效果。如果您正面临这种困境,对强制执行后续的处理方式、如何查找财产线索或者如何弥补执行程序的漏洞等问题感到疑惑,不要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人士将为您提供精准解答。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16: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