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变造 |
分类 | |
解答 |
![]() 一、概念古代赋税法之一种。变造会计凭证,是指用涂改、挖补等手段来改变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的真实内容、歪曲事实真相的行为。 一、变造一词的出处 语出:唐郭湜 《高力士传》:“且林甫用变造之谋, 仙客 建和糴之策,足堪救弊。”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米、绢、布、绵、麻等物变换为各地出产的轻货,叫做变造。勅文里说‘ 江 淮 等苦变造之劳’,就是指 江 淮 等地百姓,将实物卖给商人,得钱交给官府,官府用钱向商人买本地轻货,漕运到京都……事实上,资课( 南朝 称资税)和变造( 南朝 有军国大事时行变造法)都是 东晋 南朝 相沿的旧法。 二、变造币 1、变造手法:指的是采用将票券正面或背面揭开、剪割拼凑、涂改面额等非法手段所变造的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市面上常见的“变造币”主要有拼凑币,将一张真币一分为二,同时通过粘补将一半真的和一半假的拼凑在一起;将小面额真币进行裁剪,将真币上的变色荧光数字挖剪,再粘补在大面额假币同一位置上,以蒙混过关。 2、变造方法 1、常见的变造币主要有拼凑币,通常将一张真币一分为二,同时,通过粘补将一半真的和一半假的拼凑在一起。 2、全真纸币,将多张真币进行裁剪,从中抽条,再重新拼接。 3、挖补变造币,通过将真币上的变色荧光数字挖剪,再粘补在假币同一位置上,以期蒙混过关。 4、两面揭变造币,一张真币正反面撕开,与一张假币的正反面分别组合,制造出两张半真半假的“变造币”等。 三、变造会计凭证 1、变造会计凭证的概念: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是指用涂改、挖补等手段来改变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 2、变造会计凭证的方法: (1)涂改原始凭证中的日期、数量、单价、金额等内容; (2)利用计算机、复印机等先进工具,对原始凭证进行二次处理; (3)由于会计人员审核不严或玩忽职守、丧失原则,以变造会计凭证的原始凭证为基础,填制记帐凭证,如根据涂改后的发票编制记帐凭证的行为等。 四、刑法中变造的罪名 1、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是指非法制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信誉。国家机关制作的公文、使用的印章和证件是其在社会的一定领域、一定方面实行管理活动的重要凭证和手段。任何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都会影响其正常管理活动,损害其名誉,从而破坏社会管理秩序。 2、变造货币罪,是指对真币采用挖补、剪贴、揭层、拼凑、涂改等方法进行加工处理,改变货币的真实形状、图案、面值或张数,改变票面面额或者增加票张数量,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刑法》第173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1)涂改原始凭证中的日期、数量、单价、金额等内容; (2)利用计算机、复印机等先进工具,对原始凭证进行二次处理; (3)由于会计人员审核不严或玩忽职守、丧失原则,以变造的原始凭证为基础,填制记帐凭证,如根据涂改后的发票编制记帐凭证的行为等 三、刑法上变造、伪造的区别变造,就是以真实的依据为基础,擅自修改,变更相关条款的,属于变造类似的就是法律上规定的夸大宣传。如某药品只有治疗感冒的作用,但是宣传除了治疗感冒,还有治疗头痛,发烧,发炎等。 伪造,指假冒制造。如制造假药等,伪造钞票等。 |
随便看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