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事故逃逸责任认定依据有哪些条件 |
分类 | 交通事故-交通肇事 |
解答 |
律师解析:
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责任的判定,通常需要依据以下几个关键要素进行判断:
首先,倘若涉案人员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后并未能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停车保护相关现场; 其次,涉案人员并未能积极主动向相关部门表明其本人真实身份或者留下详尽有效的联络方式; 再者,涉案人员并未能在最短时间内对事故中所涉及到的受伤人员展开及时有效的救援救治行动。 如果涉案人员在本次事件中存在着故意掩盖事实真相、逃避法律制裁的不当行为,那么同样有可能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总而言之,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责任的判定,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全面审视和考量涉案人员在此次事故发生之后的各种言行举止以及所带来的实际影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