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实际取得和应当取得怎么理解
分类 合同事务-合同订立
解答
律师解析:
对于“实际取得”与“应当取得”这两个概念在法律领域中的具体含义,往往存在以下普遍性的解读方式:
所谓“实际取得”,乃是指依据相关的法律条文所界定的适应范围,人们已经切实拥有或握有了相应的权益或资格。例如,已成功获取某个均可视为“实际取得”的例证。换句话说,此类所指权益或资格皆为实在物品,能以确凿的实物或文件作为证明其真实性的依据。
然而,若论及“应当取得”的话题,这实际上是指根据法定的规范标准或是各方当事人事先签订的合约规则中,明确赋予人们享有某种权益或资格的正当权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暂未得以实际实现。举例来说,某人已然达到取得某个资质认证的资格要求,可惜由于各种事务上的拖累或阻碍因素,至今仍未实际获得此份证书。在各种法律争端问题如合同纠纷、劳动灾害保障等方面,“实际取得”与“应当取得”的概念很可能牵扯到权益的合理确定,甚至于赔偿损失等诸多内容。举个例子,当涉及到劳动者因工伤事故应得之工伤补偿金在某种程度上未能有效落实时,当事人有权通过合法渠道来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20: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