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使用假名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 |
分类 | 合同事务-合同效力 |
解答 |
律师解析:
关于签署虚假姓名的合同效力问题,需结合其形成背景、动机及其履行状况等因素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与评估,而并非一刀切地作结论。
例如,实践中,某些当事人会选择运用虚假姓名的方式签署合同,以保护自身的个人信息安全。 若在此种情境下,双方已完成了主要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一般我们可以认定此份合同具有有效性。 然而,若签署者使用虚假姓名的意图在于欺骗他人,并伴有不良的商业目的,我们往往会认为这是一份无效或可撤销的合同。 如果因这样的行为导致了相对人的利益受损,他们还可以诉求相应的损害赔偿。 特别提到,若使用假名所签署的合同致使受害方遭受了实际的经济损失,受害方可寻求警方介入或者通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护其合法权益。 据受害方受到损失的性质及程度,除要求加害方给予经济补偿之外,如果达到了刑法规定的立案标准,还应追究合同诈骗犯罪,对其施以刑事处罚。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