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要约邀请与要约的区别
分类 合同事务-合同效力
解答
律师解析:
要约邀请与要约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首先,从性质层面看,一旦要约生效,其将受法律的严格制约,需要等待受要约方的承诺送达,进而合同才可正式确立;
然而要约邀请却没有这样的约束力;
其次,从行为本身来看,要约一经发出,要约人就会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不得擅自撤回和撤销已经发出的要约;若要约人违反了有效力的要约,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再者,要约邀请本质上属于当事人为了达成合同而进行的一种预备行为,仅表明其有准备订立合同的意向而已,即便接受邀约的人愿意回应,合同也无法因此而成立。发件人如果决定撤回该邀约,通常情况下无需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虽然如此,若要约邀请处理不当,仍然可能设置缔约过失责任;
再次,从内容上看,要约实质上体现的是发出要约的人期望签订合同的意愿,其中包含了合同的重要条款;相反,要约邀请仅仅旨在唤起他人向自身发出要约的意愿,并不牵涉到合同中的实质性条款;
然后,从当事人的内在意愿来看,发件人透过要约表达对订立合同的极度渴望,期望能够与接受邀约的另一方达成共识;然而,要约邀请的当事人在厢情愿中所秉持的愿景却是希望能够得到别人向自己发送签订合同的邀请,对于合同实际订立的意愿并无过于强烈的追求;接着,从设定条件的角度来分析,要约内容务必具备充分的条件,借此使得合同得以正式成立,例如明确的标的金额、数量质量标准、价款报酬以及履行期限等等;
最后,从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来说,要约一旦得到诱因方的正面回答,合同便得以顺利成立;反观要约邀请,其出发点并非以订立合同为主轴,更多地是旨在促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或者为自己创造可以向他人发出要约的契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而言,要约的针对性比较明显且具体,而要约邀请的目标群体往往范围广泛且不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条
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9: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