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自然继承人不服从遗嘱该怎么办
分类 婚姻家庭-遗产继承
解答
律师解析:
若遗嘱继承人拒绝配合进行遗产继承的话,可采取以下措施应对:
当继承实践启动并准备实施遗产处置之前,如果遗嘱继承人选择放弃继承财产,那么他们可以通过书面声明的形式来表达这个意愿。
然而,这项意愿是否能够真正得到该回复必须是个人内心真实意愿的真实展示;
其次,放弃继承的决定不能对其他合法继承人的权益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这个决定该由一个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当事人做出。
一旦以上所有条件都能够得到确认,那么这个人所做出的放弃继承的决定便是合法且有效的,他将不再享有对遗产的继承权。
对于法定继承,我们遵循以下基本规则:
第一,在正常情况下,同一顺位的法定继承人拥有同等的继承遗产份额。
根据法定继承中的遗产分配原则,同一顺位的法定继承人在行使继承权时,一般来说,他们应当按照继承人的数量平均分配遗产。
在这些定义之下,我们称之为“一般情况”。
也就是说,每一位同一顺位的法定继承人之间在生活状况、劳动力水平和对被继承人的赡养、扶助或养老护理义务等方面基本相似,而且条件也基本相当。
这里所称的“平等分配遗产”则是指同一顺位的每位法定继承人所获得的被继承人遗产价值比例相同,不存在显著差异。
第二,在特殊情况下,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遗产份额可能无法实现均等。
例如:
(1)对于那些生活境况困顿并且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特别关注。
继承人只有在同时符合生活困苦并且缺乏劳动能力两大标准的前提下,才有资格在遗产分配阶段获得适当的照顾。
(2)在任何形式的分配过程当中,对于那些已经将全部赡养义务履行完毕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应当给予更多的份额。
这实际上是《民法典》中“权利和义务相协调”原则的具体体现。
只要明确指出,负责主要赡养工作是为被继承人提供主要经济来源,或者是在劳务支持方面给予了全面的帮助即可视为尽到了主要赡养义务。
(3)在遗产分配环节中,如果有赡养能力并且有抚养能力的继承人未能履行适当的扶养义务,应当在分配将该继承人排除在遗产分配之外或者给予较低的份额。
总之,一旦继承程序正式启动之后,凡是选择放弃继承的遗嘱继承人,都应该在遗产处置前,通过书面声明表示他们选择放弃继承。
倘若没有这种声明出现,那么就默认为他们仍然愿意接受继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7: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