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双方签订的离婚协议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
分类 | 婚姻家庭-离婚 |
解答 |
律师解析:
双方在签署离婚协议书之时,其内容只要未违背任何现行法律法规,便会自然产生法律约束力。
不仅如此,离婚协议还能在离婚事项相关法律纠纷产生后入屋为客,成为有力的辩护依据。 然而,位于未完成正式离婚手续或尚未经由法院依法调解或裁决离婚之日之前,这些协议中涉及到离婚事宜的条款是难以产生法律效力的。 在此期间,双方仍然保持着合法的婚姻关系。 而离婚协议中所涉及的众多要点之中,有以下几个环节值得注意: 首先,偏差主体以及他们的婚姻状况; 其次,体现出双方都希望结束这段婚姻关系的明确表达; 再次,对于未成年人和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人之间生活安排的详细规划; 接着是关于夫妻共有财产及债权、债务的合理分配; 以及,针对可能出现的离婚伤害赔偿等棘手问题的处理方案; 最后,是对违反协议的责任人的明确认定及责任追究措施。 相较于通过法院提起诉讼来推动离婚,选择协议离婚的程序更为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阶段: 1.申请人提交申请; 2.婚姻登记机构初审; 3.分发《离婚登记申请受理回执单》; 4.正式进入30日的离婚冷静期后,可申请颁发离婚证书; 5.婚姻登记机构进行细致审核; 6.经过登记,颁发离婚证书。 总而言之,我国协议离婚呈现出以下独特性质: 首先,协议离婚的基石是夫妻双方均达成共识并自愿离婚的意愿; 其次,协议离婚所采取的方式是直接依据当事人所签署的离婚协议,遵循特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后,方可产生离婚的法律效果; 再者,协议离婚同样适用通过调解达到离婚共识的群体; 最后,行使协议离婚需经过登记后方能获得法律效力,从而冲破婚姻的束缚。 离婚所产生的法律结果主要包含以下三种: 首先,夫妻二人的婚姻关系宣告解除; 其次,若涉及到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问题,此权利将会赋予某一方; 最后,关于夫妻共同拥有的财产需要予以分割,共同承担的债务亦应共同偿还。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