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积金套现犯法吗? |
分类 | 房产纠纷-房产纠纷 |
解答 |
律师解析:
公积金套现犯法。
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 住房公积金提取是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性专项使用是确保资金安全的基础保障。根据法律规定,提取公积金,需要满足法定条件,否则违规套取公积金是犯法的。 公积金的法律特征: 一是积累性。 即住房公积金虽然是职工工资的组成部分,但不以现金形式发放,并且必须存入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受委托银行开设的专户内,实行专户管理。 二是专用性。 住房公积金实行专款专用,存储期间只能按规定用于购、建、大修自住住房,或交纳房租。职工只有在离退休、死亡、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或户口迁出原居住城市时,才可提取本人账户内的住房公积金。 提取公积金的法定条件或情形: 1.购买自住住房提取住房公积金;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提取住房公积金; 2.离休、退休提取住房公积金; 3.完全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遇到其他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提取住房公积金; 4.出境定居提取住房公积金; 5.偿还购房贷款本息提取住房公积金; 6.租赁自住住房提取住房公积金; 7.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提取住房公积金; 8.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提取住房公积金; 9.与所在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未重新就业满五年或者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提取住房公积金; 10.其他情形提取住房公积金。 违规套现公积金的法律后果: 1.责令退回 以欺骗手段提取本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限期退回,逾期不退回的,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影响个人信用 对于骗取住房公积金的人员,公积金中心一经查实,将通过报纸、微信、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开曝光,冻结其公积金账户,取消其3年至8年内公积金提取和贷款申请,并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同时将有关情况通报其所在单位。 3.受到法律的制裁 无论是因购房,还是因离职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提出提取申请,都要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证件、材料。购房需提供购房发票、结(离)婚证、购房合同等;离职需要提供离职证明等,这些文件、证件、材料都需要特别制作,并加盖公章。在没有购房行为和离职情况发生时,上述文件、证件、资料不可能合法取得,只能进行伪造。 伪造上述文件、证件、材料则可能触犯以下罪名: (1)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一款规定: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二款规定: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3)虚开发票罪 《刑法》第二百零五条之一规定:虚开除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之外的其他发票,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的刑事案件立案标准,虚开金额累计在四十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诉。
法律依据:
《关于开展治理违规提取住房公积金工作的通知》第三条
对违规提取住房公积金的缴存职工,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要记载其失信记录,并随个人账户一并转移;对已提取资金的,要责令限期全额退回,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其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对逾期仍不退回的,列为严重失信行为,并依法依规向相关管理部门报送失信信息,实施联合惩戒。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缴存职工违规提取住房公积金情节严重的,要向其所在单位通报。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一)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二)离休、退休的; (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四)出境定居的; (五)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 (六)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 依照前款第(二)、(三)、(四)项规定,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的,应当同时注销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 职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职工的继承人、受遗赠人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无继承人也无受遗赠人的,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纳入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 《刑法》第二百八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