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事故可以延迟处理吗 |
分类 | 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类鉴定 |
解答 |
律师解析:
交通事故通常应当及时予以处理,不过在一些特定情形下是可以延迟的。
在一般情况下,当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务必马上报警,同时要保护好现场,这是为了让交警部门能够顺利地进行勘查工作以及明确责任归属。 然而,倘若当事人双方对于事故责任不存在异议,并且损害程度比较轻微,那么双方是可以自行协商来解决问题的,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延迟对事故的处理。 例如,仅仅导致了较为轻微的财产损失,同时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此时双方可以商量好一个时间,一同前往交警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但要是造成了人员伤亡或者是重大的财产损失,那么就必须立即报警,并且耐心等待交警前来处理,绝对不能进行延迟。 因为一旦延迟处理,就很有可能会面临法律责任。 所以,能否延迟处理交通事故,需要依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准确的判断。 只有在符合特定条件且经过合理协商的情况下,才可以适当延迟处理,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法律风险。 案情回顾: 小朱和小李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无人员伤亡,双方对事故责任无异议,小朱提议延迟处理,一起商量个时间再去交警部门办手续,小李则担心延迟处理不妥。 案情分析: 1、在此案中,小朱提议延迟处理有一定合理性。因为事故损害程度轻微且双方对责任无异议,根据相关规定,这种情况下双方可自行协商解决,所以可以延迟,一同前往交警部门办理手续。 2、小李的担忧也有道理,虽然此情形可延迟,但如果不符合特定条件,比如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时延迟处理,就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