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诽谤罪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分类 损害赔偿-名誉毁谤
解答
律师解析:
依据我国固有的法律体系,诽谤犯罪系指故意编造并大肆传播虚假内容,其程度足以降低他人的尊严,毁坏他人的声誉形象的违法行为。
相应的法律法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典》中的第二百四十六条有明确规定,即若行为人采用暴力或其它非法手段公然对他人进行侮辱,或者蓄意捏造真实情况对他人进行恶意中伤,若情节严重则应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诽谤罪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必要条件:
首先,行为人在主观意识上必须存在故意;
其次,在客观事实上,行为人确实实施了捏造并散播虚假信息的行为;
再次,该行为必须是针对某一具体的个人;
最后,如果情节严重的话,那么就会构成犯罪。
这里所说的“情节严重”,通常是指行为手段极其恶劣、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以及产生的影响范围广泛等情况。
诽谤行为必须是公开进行的,也就是说要让不特定的大多数人或者可能知道这件事的大多数人都能了解到。
另外,诽谤罪属于自诉案件,但是当它严重威胁到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时,就不再适用这个规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8:5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