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知识:

 

问题 传染病病原体
分类
解答

一、传染病病原体的种类
病原体是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原虫、蠕虫、医学昆虫)等。 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分为10类分别是:
1、病毒(virus) 病毒是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

病毒最重要的特征是非细胞结构只含一种核酸没有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病毒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病毒体微小用于测量的单位为纳米nm最大直径300纳米如痘病毒类最小直径20纳米。如口蹄疫病毒。  
2、支原体(mycoplasma)  
  支原体是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在形态上呈多形性二分裂繁殖也见有出芽。与其它原核生物一样其基因组为环状双链DNA。目前已知80多种是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  

3、衣原体(bacterium)  
  衣原体也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类型的核酸具有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含有核蛋白体。具有一些酶系统但缺乏产生代谢能量的作用必须依靠宿主细胞提供。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抗生素能抑制其生长。  
 
4、立克次体(rickettsia)  
  立克次体是严格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生物学性状接近细菌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具有与细菌相似的细胞壁结构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有较复杂的酶系统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5、细菌(heredity)  
  细菌是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形体微小以微米um作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原始的核质染色体无核膜和核仁不进行有丝分裂除核蛋白体外无其它细胞器具有相对恒定的形态结构。  
 
6、螺旋体(spirochete)  
  螺旋体是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的革兰氏染色阴性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一般细菌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原型核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7、放线菌属(Actinomyces)  
  既往在医学真菌学中叙述因为它具有细长的菌丝有分支并缠绕成团许多检查方法也与真菌相同但事实上放线菌是原核细胞无有形的核细胞壁中含有典型细菌细胞壁的胞壁酸。其大小与细菌相似革兰氏染色阳性对抗生素敏感。  
 
8、真菌(fungus)  
  真菌是真核细胞微生物细胞结构比较完整有细胞壁有完整的核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少数以单细胞存在多数以分支或不分支的的丝状体组成。比细菌大几倍至几十倍。  
 
9、寄生虫(parasite)  
  人体寄生虫分隶于动物界无脊椎动物中的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节肢动物门以及单细胞的原生动物亚界中的肉足鞭毛门、顶复门和纤毛门。  
 
10、朊毒体prion 
  发现最晚的、最特殊的病原体。与疯牛病牛海绵状脑病及人类雅克氏病关系密切并可能是其它严重脑病的危险因素。它本身是一种异常蛋白质不含有核酸。朊毒体的发现者普利西纳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诺贝尔委员会的祝辞说普利西纳的研究成果为医学界“开拓出重要的眼界医学界最后可能据此深入了解与痴呆症有关的各种疾病的生物机制,并为相关药物的开发及新式医疗策略的设计奠定基础。

二、传染病病原体的特征

1、传染力
传染力是病原体在宿主体内定居、繁殖引起感染的能力。在自然条件下可以用续发率SAR来衡量一种病原体
的传染力,即当易感者暴露于一个传染病病人后在一定时期内发生感染的频率。  
 
2、致病力  
  致病力指一种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引起疾病的能力也就是感染者中成为临床患者显性感染的比重。以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临床症状的病例数与暴露于感染人数之比作为测量指标。致病力高的如麻疹接近100%致病力中等的如流行性腮腺炎约为40%-60%致病力低的如脊髓灰质炎仅1300~1000。  
 
3、侵袭力  
  侵袭力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扩散的能力。有些病原体如钩端螺旋体可以直接侵入人体引起发病有些病原体如霍乱弧菌需要先黏附在肠黏膜表面才能定居下来并产生肠毒素有些病原体的表面成分如伤寒杆菌的Vi抗原能抑制吞噬作用而促进病原体的扩散。  
 
4、毒力  
  毒力表示发生疾病的严重度。毒力以严重病例数或致死数与所有病例数之比作为测量指标。毒力强的病原体如狂犬病、炭疽的病原体毒力低的病原体如风疹、水痘的病原体。
有些病原体可在实验室条件下减毒用以制备减毒活疫苗如脊髓灰质炎疫苗。

三、传染病病原体的变异

病原体变异是指病原体可因环境条件或遗传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异。病原体变异对传染病的流行、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耐药性变异:
     耐药性变异指原来对某种抗菌药物敏感的细菌变成对该种药物不敏感或耐受菌株。耐药性变异可通过耐药基因或基因突变传给后代,也可通过微生物共生而转移给其他微生物。耐药性变异是多种传染病流行不能控制或复燃的重要原因。如结核病,据WHO估计,目前全球感染耐药结核分支杆菌的结核病患者约有1亿,其中至少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这两种重要抗结核药物耐药者称为多耐药结核,在东欧等多耐药结核流行地区,可占所有结核病病人的7~22%。
2、抗原性变异:
     病原体的基因突变导致了病原体的抗原性变异,从而使疾病发生爆发性流行。例如甲型流感病毒表面抗原变异频繁,每发生一次大的变异,即形成一个流感病毒新亚型。人群因缺乏相应的免疫抗体而发生流感流行。
毒力变异:
     病原体的毒力变异可使其毒力增强,致病力增强;而其减毒株可制成疫苗,用于传染病预防。


传染病病原体相关词条

  • 病原携带者

    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带菌者、带毒者、带虫者统称病原携带者。体内携带细菌者叫带菌者,体内携带病毒者叫带毒者,体内携带寄生虫者叫带虫者。常因为其无症状与体征而未被发现、未被隔离,故其是更重要的传染源。

  • 甲类传染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 病媒生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媒生物,指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生物,如蚊、蝇、蚤类等。

  • 乙类传染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 传染病病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 丙类传染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 疑似传染病病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 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