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地产存在欺诈售卖房屋怎么办
分类 房产纠纷-二手房纠纷
解答
律师解析:
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规定,若卖方或个人故意采取欺骗手段,对购房者实施非法诈骗行为,购屋者有权依法追索其经济损失。该权利所涉及的赔付额最高可达购房金额的三倍之多;倘若索赔所需金额低于500元人民币,从其实际需求出发,则按照500元的标准予以赔付。若经商户拒绝支付赔偿金,购屋者可考虑以下途径加以解决:首先,投诉调解。消费者在遭受损害权益争议后,与经营者发生争议,可申请消保委参与调解,调节者即为第三方,以实现对争议双方的说服、劝导以及沟通协调,促成双方达成解决纠纷事宜。其次,行政申诉。消费者在权益受损事件发生后,可视情况向相应的行政管理部门寻求解决争议事务,此举具有高效、迅捷且力度甚大等特性。消费者在决定申诉之时,通常需以书面形式提出,并详细列出请求事项、理由陈述及其相关证据依据。另外,协商调解。若已与经营者达成和解协议,消费者可撤回申诉,请求行政部门出具调解书。再次,介入仲裁。双方意见趋同,自愿将引发争议的事项交付仲裁机构调解并作出裁定或判决。仲裁流程简单便捷,采用一裁终局制,仲裁员均为专家级人员,处理费用相对较为节约,同时强调保护个人隐私,对权益双方情感影响微乎其微。仲裁费用通常由败诉方负责承担,若争议双方胜负各半,仲裁庭须根据各方所负责任程度划分各项费用分担比例。最后,发起诉讼。消费者若因合法权益被侵害,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审理。消费者因权益受侵犯而提起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领域。
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5: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