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勒索敲诈的行为如何定性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判断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需要满足以下四个重要条件:
首先,犯罪所侵害的客体必须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以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是其他合法权益。 其次,客观上应当体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恐吓、强迫、威胁等方式,以达到迫使受害者交付财物的行为。 再次,此罪的犯罪主体应为一般的自然人或法人团体。 最后,从主观角度来看,犯罪分子必须存在明显的故意。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产达到一定金额或者存在屡次犯案情况时,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严厉处罚,同时还需承担罚金。 如果情节更为严重,则会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甚至个别极端情况下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及罚金的重罚。 无论涉案赃款数额的大小还是犯案次数的多少,只要涉及到公私财产,且数额偏大或屡次发生胁迫勒索行为,都会遭受刑法的严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