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事前故意怎么定罪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若要判定某种犯罪行为的主观性质以及偏向性,则可从如下几个层面加以审视:
1、行为人对于其自身行为将会导致危害社会的不良后果,须有清晰明确的认知与理解,这其中既包括了对危害结果必然性的知晓,同样涵盖了对其可能性的认识。 2、此外,行为人对于所期待或推崇的危害结果的出现,应具有肯定性的欲望或者任其自然的行为倾向。 无论是必然亦或是可能引发的危害社会的后果,只要是对该种危害结果抱持积极主动的期望或者无所作为的放任态度,便符合故意犯罪的范畴。 然而,对于这种期待以及放任的程度,在法律上被称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会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对此持有积极的期待。 而间接故意则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引发危害社会的后果,却表现出冷漠、无动于衷甚至听天由命的态度,无论最终结果是否发生,均不会改变行为人的初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