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精神病经济犯罪免于起诉吗 |
分类 | 刑事辩护-经济犯罪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关于精神病患者实施经济犯罪是否免于起诉的问题,需要依据不同情况来具体判断,以下为你详细阐述:
一、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情况 当精神病患者在实施经济犯罪时,若其无法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身行为,并且经过法定程序进行了专业鉴定并得到确认,那么该患者将不负刑事责任,这种情况下通常会免于起诉。 这是因为刑事责任的承担需要行为人具备相应的辨认和控制能力,而这类患者缺乏这种能力基础,从法律角度讲不具备可罚性。 二、限制刑事责任能力情况 对于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若其实施了经济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不过,在处罚时会考虑其精神状况,一般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这种情况下通常会进行起诉,在后续的量刑环节,法官会综合各种因素,根据其精神状况给予相对较轻的刑罚。 比如,一些轻度精神障碍患者,虽有一定认知但控制能力较弱。 三、间歇性精神病人情况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实施经济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会按照正常程序进行起诉和审判。 也就是说,当其精神状态处于正常阶段,具备完全的辨认和控制能力,实施犯罪行为就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案情回顾: 小朱患有精神病,实施了经济犯罪。争议点在于其是否应被起诉。经鉴定,小朱有时处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状态,有时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状态,还有时精神正常。 案情分析: 1、当小朱处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状态,无法辨认或控制自身行为且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时,不负刑事责任,通常会免于起诉,因其缺乏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基础。 2、若小朱处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状态,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处罚时会考虑其精神状况,一般可从轻或减轻处罚,通常会进行起诉。 3、当小朱精神正常时实施经济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会按正常程序起诉和审判。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