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常见的走私手法都有哪些 |
分类 | 刑事辩护-经济犯罪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所谓走私罪,是指独立法人或自然人在遵守相关海关法规的前提下,依然没有能够避免逃避海关监管的情况,采用运输、携带、邮寄等方式,将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特殊物件或者依法应当缴纳相关税款的商品或物质带入或运出本国领土,从而达到一定数额、情节较为严重的犯罪事实。
就走私罪的具体违法行为而言,呈现多元化的特征,综合来看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首先是通关走私。 该类型行为人通过巧妙利用海关通道出入我国及口岸地区,采用伪造、隐瞒、低估价格以及非法藏匿等种种手段进行走私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法所涉及到的走私犯罪行为在当今的司法实践中占有较高的比重。 紧接着是后续走私,也称之为变相走私。 此种情况下,行为人往往先行依据相关法律和法规合法地进口各类货物或物品,但之后却违背了我国的海关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擅自从事销售以谋取利润。 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内地海关的走私犯罪侦查机关所破获的走私案情中,绝大多数都属于此类后续走私行为。 第三种是绕关走私。 这是指行为人没有经过海关监管区域,而是选择非法绕过这个重要环节来进行走私活动,比如从我国边境地区直接运输货物进入境内。 最后一种是从属走私,也称间接走私或牵连走私。 它并不是直接穿越国界(边境)进行走私,而是由于与走私行为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性,从而被归类为走私罪予以惩治。 这类行为可以帮助走私犯罪得以顺利实施或者引发更大的麻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
走私武器、弹药、核材料或者伪造的货币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黄金、白银和其他贵重金属或者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走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等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其他货物、物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本条 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条 各款的规定处罚。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