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成年犯罪如何定性处罚 |
分类 | 刑事辩护-暴力犯罪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界定以及相关惩戒措施的实施,我们需要全面考量各种复杂的因素。
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若涉嫌犯罪的犯罪主体为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将无需承担任何形式的刑事责任; 倘若已满十四周岁而未满十六周岁的涉案人员,唯当其涉嫌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并导致他人重伤或死亡的严重罪行,亦或是犯有强奸、抢劫、贩卖毒品、纵火、爆炸、投入危险物质等重罪时,方须履行相应的刑事责任。 至于那些已满十六周岁的犯罪者,则必须毫不例外地依照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然而,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法律依然明确要求应当给予适当的从轻或减轻处罚。 换言之,若受害人为发生在其犯罪行为实施期间未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且所受到的相关刑罚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则应优先考虑对其犯罪纪录进行封存处理。 此外,在处理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过程中,我们还应全面关注他们的年纪、心理成熟度、犯罪动机及自我忏悔等多个层面的因素。 总之,在应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上,我们不仅要遵循法律的硬性规定,更要积极注重对他们进行教育改造和挽救。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