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取保候审后犯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
分类 | 刑事辩护-取保候审 |
解答 |
律师解析:
自取保候审之后,对于犯罪行为的确切判定关键在于其是否满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各个犯罪种类所作出的详细界定与规定。
在此期间若再度实施犯罪行为,对于其性质的确定往往需要结合多个角度综合考量。 这些角度包括犯罪行为的主观想法,例如故意或者过失、客观事实,例如犯罪的执行动作和产生的特殊结果、主体条件,即是否具备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必要能力,以及犯罪客体,即犯罪行为所波及到的社会关系的性质等。 特别地,对于故意犯罪而言,往往表现出行为人深知自身行为将导致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存在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实现的心理状态; 而对于过失犯罪来说,则是指行为人本应预见到自身行为可能引发危害社会的后果,但由于疏忽大意未能预见,或者虽然预见到了却过于自信能够避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