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院起诉后协商不成可以执行吗 |
分类 | 诉讼仲裁-判决执行 |
解答 |
律师解析:
关于法院起诉后的执行程序,有以下相关要点:
1.进入条件:法院起诉后,若双方协商不成,在满足特定条件时便会进入执行程序。 具体来说,当判决书生效且对方未履行义务时,权利人就能够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执行目的:执行程序的主要目的是强制被执行人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这些义务涵盖多个方面,例如支付相应款项、交付特定物品等。 3.执行措施:法院会依据被执行人的财产实际状况,采取合适的执行措施。 常见的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其财产,以及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拍卖、变卖等。 4.执行阻碍及应对: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阻碍因素,比如被执行人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 不过,一旦发现被执行人存在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会立刻继续执行,从而切实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案情回顾: 小朱起诉小李后,双方协商不成。判决书生效后,小李未按判决支付款项给小朱,小朱申请强制执行。执行中,小李称自己没钱,法院暂未执行到财产。后小胡举报小李有隐藏财产,争议点在于小李是否真有可供执行财产。 案情分析: 1、小朱在判决书生效且小李未履行支付款项义务的情况下,符合申请强制执行的进入条件,其申请是合法合理的。 2、法院依据小李声称无财产的状况暂未执行到财产,在发现可能存在隐藏财产线索时,应及时核实,若属实,应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等执行措施,保障小朱权益。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