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工伤赔偿5步详细步骤 |
分类 | 工伤赔偿-工伤认定 |
解答 |
律师解析:
一般流程:
工伤认定: 工伤发生后,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或职业病诊断后的30日内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时申请,工伤职工或其家属可以在事故发生或职业病诊断后的1年内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对工伤申请进行审查,并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劳动能力鉴定: 工伤职工在医疗结束后,如果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需要向设区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将根据职工的伤情和恢复情况,评定残疾等级。 计算工伤保险赔偿: 根据工伤的具体情况和残疾等级,计算工伤职工应享受的待遇,如医疗待遇、停工留薪期待遇、伤残待遇、生活护理费待遇、死亡待遇等。 索赔程序: 工伤职工或其家属可以根据鉴定的结果,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如果用人单位不支付赔偿,工伤职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 申请强制执行: 如果经过仲裁或诉讼后,用人单位仍然不履行赔偿义务,工伤职工可以申请法院进行强制执行。 在整个工伤赔偿过程中,工伤职工或其家属可能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如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报告、医疗费用单据、工资单等。此外,工伤职工也可以寻求法律援助,由专业的律师代理相关事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