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侵犯他人名誉引起网暴犯法么? |
分类 | 诉讼仲裁-治安管理 |
解答 |
一、侵犯他人名誉引起网暴犯法么? 公民故意使用网络暴力属于违法行为,但是大多数情形下属于民事纠纷案件,违反的是国家侵权责任相关法律规定,并不构成刑事犯罪,也没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但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虽然大多数网络暴力不会判刑坐牢,更多的是赔偿责任,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则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网络暴力如果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网络暴力是一种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暴力形式,表现为在网络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的不实言论,具有诽谤性、诬蔑性、侵犯名誉、损害权益和煽动性,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犯罪。相关罪名有诽谤罪、侮辱罪等。 相关法律依据: 根据《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本规定所称的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是指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他人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人身权益引起的纠纷案件。 二、网络转发不实消息会构成诽谤罪么? 因为转发不实消息属于散布虚假消息,一般会不能认定侮辱但涉嫌诽谤,构成诽谤罪的需满足以下的条件: 1、实际发生的情况 (1)首先要有故意捏造并散布不实消息的事实,并且拿来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由自己虚构的。还有就是,捏造虚假事实的人又将这个虚构的事实已经向社会公开并扩散。 (2)散布的信息现在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 (3)按照当前的情况能判断出这行为的情节严重。 2、实际损害的东西 诽谤的行为侵犯的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 在网络上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必须得针对特定的人进行。不过即使没指名道姓,只要其他人能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那就可以认为是针对特定的人。 3、构成诽谤罪的行为人的客观要求 构成本罪的主体要求是一般主体,即需要年满16岁,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但16岁以下的人有诽谤行为,其监护人有赔偿责任。即对方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等的,16周岁以下的监护人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4、构成诽谤罪的行为人的主观要求 这个条件的要求就是看行为人在做这件事时,具体是以什么为目的的。构成诽谤罪的主观上必须是故意,即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但还是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综上所述,网络暴力是否构成违法犯罪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情节较轻的触犯民事侵权责任相关法律规定,只需要及时纠正并罚款警告即可,但是如果情节比较严重的,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以寻衅滋事罪、诽谤罪、侮辱罪等论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判处有期徒刑等相应刑事处罚。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