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诉讼举证期限是如何确定的? |
分类 | 诉讼仲裁-证据调查 |
解答 |
一、民事诉讼举证期限是如何确定的? 1、被告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书面答辩,阐明其对原告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的意见。 2、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3、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 4、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30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 5、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6、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7、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8、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二、民诉诉讼法无须举证证明的情况 1、自然规律以及定理、定律; 2、众所周知的事实; 3、根据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 4、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出的另一事实; 5、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 6、已为仲裁机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 7、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 三、民事诉讼立案后多长时间开庭 民事诉讼开庭时间跟送达和适用程序有密切关系,一般是立案后5日内移送至审判部门,之后就要看何时送达和适用程序了: 1、如果适用的是简易程序,审判部门应当在5日内向当事人送达,法院在当事人在收到应诉材料后15日之后安排开庭; 2、如果适用的是普通程序,则需要在30天之后安排开庭; 3、如果被告下落不明,则需要公告,一般是在报纸刊登后第93天安排开庭。 在我国的诉讼程序以及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证据始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在提起民事诉讼的时候,当事人能够顺带递交相关的证据,这对于案件的审理不仅会更加的方便,对当事人来说也能更加有利,此时我们是需要注意民事诉讼法的举证期限的,更好的进行民事诉讼。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