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采取刑事拘留措施的情形有哪几种 |
分类 | 刑事辩护-强制措施 |
解答 |
一、采取刑事拘留措施的情形有哪几种 满足下列情况下可以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1、有明确证据证明行为人存在犯罪行为的。 2、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 3、行为人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等情形。 刑事拘留只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强制措施,最终判不判刑要看行为人的行为构不构成犯罪、需不需要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有证据证明构成犯罪的,一般会判刑。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采取的在一定期限内暂时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法定强制方法。一般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 二、刑事拘留的期限是多久 一般情况下,刑事诉讼拘留的期限最长为14日。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期限最长为37日。 流窜作案,是指跨市、县范围连续作案,或者在居住地作案后逃跑到外市、县继续作案,多次作案,是指3次以上作案,结伙作案,是指2人以上共同作案。 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师及其他辩护人认为拘留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向公安机构、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要求解除拘留。经审查情况属实的,应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解除拘留。经审查未超过法定期限的,应当书面答复申请人。 公安机构依法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的,由承办单位填写《呈请拘留报告书》,由县级以上公安机构负责人批准,签发《拘留证》,然后由提请批准拘留的单位负责执行。 人民检察院决定拘留的案件,应当由办案人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决定。决定拘留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拘留的决定书送交公安机构,由公安机构负责执行。公安机构应当立即执行,人民检察院可以协助公安机构执行。 有证据能够表明犯罪行为的,可以对行为人采取刑事拘留的措施,拘留的决定需要由检察院作出,会签发拘留证,再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拘留犯罪嫌疑人之后会把他送到看守所里,还会在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拘留是一种强制措施,但不是刑事处罚,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