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中债权人躲避造成债务人违约怎么办 |
分类 | 债权债务-债务债权 |
解答 |
一、民法典中债权人躲避造成债务人违约怎么办 民法典规定,债务因债权人原因造成无法清偿,造成债务违约的,债务人可以申请对债务进行提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条【标的物提存的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难以履行债务的,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 (一)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 (二)债权人下落不明; (三)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遗产管理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 (四)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标的物不适于提存或者提存费用过高的,债务人依法可以拍卖或者变卖标的物,提存所得的价款。第五百七十一条【提存成立及提存对债务人效力】债务人将标的物或者将标的物依法拍卖、变卖所得价款交付提存部门时,提存成立。提存成立的,视为债务人在其提存范围内已经交付标的物。第五百七十二条【提存通知】标的物提存后,债务人应当及时通知债权人或者债权人的继承人、遗产管理人、监护人、财产代管人。 二、债务违约的构成条件 1、行为也就是一方当事人必须有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行为,这是构成违约责任的客观条件。 违约行为只能在特定的关系中才能产生。 违约行为发生的前提是,当事人之间已经存在着合同关系。 如果合同关系并不存在(如尚未成立,或已被解除,或被宣告无效),则不发生违约行为。 2、过错即违约一方当事人主观上有过错,这也是违约责任的主观要件。 当事人违约可能有各种原因,如不可抗力、对方违约等。 因这些原因引起违约,当事人不能承担违约责任。 只有因违约当事人的原因造成违约责任。 因此,违约当事人要承担违约责任,主观上必须要有过错。 而在双方过错的情况下,过错的大小是其承担违约责任大小的依据。 3、损害事实损害事实指当事人违约给对方造成了财产上的损害和其他不利的后果。 从权利角度考虑,只要有违约行为,合同债权人的权利就无法实现或不能全部实现,其损失即已发生。 在违约人支付违约金的情况下,不必考虑对方当事人是否真的受到损害及损害的大小; 而在需要支付赔偿金的情况下,则必须考虑当事人所受到的实际损害。 4、因果关系即违约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违约当事人承担的赔偿责任,只限于因其违约而给对方造成的损失。 对合同对方当事人的其他损失,违约人自然没有赔偿的义务。 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害包括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对这两种损害违约人应赔偿。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依据《民法典》规定,债务人偿还债务时,因债权人原因造成债务无法履行的,债务人可以依法进行提存,提存成立的,视为债务人在其提存范围内已经交付标的物。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