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有权处分是指有所有权吗 |
分类 | 合同事务-合同纠纷 |
解答 |
一、民法典有权处分是指有所有权吗 1、民法典规定,处分权是所有权的一种权利之一,对动产或者不动产享有处分权的,一般是拥有所有权。 2、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四条【物权的定义及类型】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第一百一十五条【物权客体】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第二百四十条【所有权的定义】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第三百二十三条【用益物权的定义】用益物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第三百八十六条【担保物权的定义】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处分权与使用权的区别是什么 处分权是由物具有交换价值决定的,法律上的处分意味着物的转让。 处分权是财产所有人最基本的权利,也是财产所有权的核心内容。 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处分权是由财产所有人来亲自行使的。 但是处分权作为所有权的一项权能,也是可以基于法律规定和所有人的意志而与所有权分离的。 处分权的分离并不一定导致所有权的丧失。 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构成了完整的财产所有权的四项权能。 财产所有人可以将这四项权能集于一身统一行使,也有权将这四项权能中的若干权能交由他人行使,即财产所有权的四项权能与财产所有人相分离。 在社会生活中,财产所有人正是通过这四项权能与自己的不断分离和回复的方式,来实现其生活和生产的特定目的。 因此,财产所有人将其财产所有权中的四项权能暂时与己相分离,并不产生丧失其财产所有权的后果,而是财产所有人行使其权利的有效形式。 例如,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公民或者企业,并不丧失国有土地所有权,而是借助于出让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有土地的价值,并获得良好的效益。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所有权是物权的一种,所有权是指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所以对动产或者不动产享有处分权的,一般是拥有所有权。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