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根据规定非法融资犯罪吗?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根据规定非法融资犯罪吗? 1、非法融资不一定构成犯罪,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一般认定为犯罪了。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二十三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一百五十人以上的; (三)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集资参与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或者给集资参与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同时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因非法集资受过刑事追究的; (二)二年内因非法集资受过行政处罚的; (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2、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非罪的界限,主要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1)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大小。如果吸收公众存款数额较小的,属“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依《刑法》第13条之规定,不构成犯罪。 (2)是否出于故意。如果不是出于故意实施的,不构成犯罪。 (3)是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果未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不构成犯罪。如行为人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幅度内提高利率吸收公众存款的,不能认为构成犯罪。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是什么?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诈骗罪的区别包括侵犯的客体和犯罪对象不同、客观方面不同等。 1、侵犯的客体和犯罪对象不同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犯罪对象是公众存款;后者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犯罪对象可以是任何财物。 2、客观方面不同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包括用欺骗方法吸收公众存款,还包括利用强迫、利诱等其他方法吸收公众存款;后者只表现为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获得财物。 3、主观方面不同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无非法占有目的;后者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4、主体要件不同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既可以由自然人,也可以由单位构成;后者只能由自然人构成。 三、怎么判断是否犯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1、可以从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大小、是否故意实施非法吸收行为等认定是否犯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1)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大小。如果吸收公众存款数额较小的,属“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依《刑法》第13条之规定,不构成犯罪。 (2)是否出于故意。如果不是出于故意实施的,不构成犯罪。 (3)是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果未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不构成犯罪。如行为人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幅度内提高利率吸收公众存款的,不能认为构成犯罪。 2、对因受存款方的勒索而非法吸收存款者的定性与处理 双方均定罪,但将双方设定为对合犯。亦即双方虽仍属共犯,但不是构成同一罪种的共犯而是互为犯罪对象的会合共犯中的对向犯(又称对合犯)。此种会合共犯中,各方所触犯罪名往往不同。例如本罪的场合,吸收存款方犯了单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而索贿人款方则犯了单位 (或个人)索贿罪。 在没有获得批准之前就实施的融资行为,可能会被认定为是非法融资。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一般会认定为构成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非法融资犯罪吗存在其他相关疑问的,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